次韵同院晚春 其一
病思愁肠叵奈何,新诗无复苦磋磨。
欣闻郢客阳春曲,罢唱吴侬小海歌。
幽径雨余芳草绿,小园风静落花多。
融樽正好酬佳景,休叹朋簪不我过。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忧愁疾病让人无可奈何,新诗创作不再辛苦琢磨。
愉快地聆听楚地的优美歌曲,停止唱起江南的小调。
幽静的小路在雨后长出翠绿的草,小花园里风轻花落。
趁着美景正好举杯庆祝,不要叹息朋友们不能一起来。
去完善
释义
1. 病思:生病时的思绪。
2. 愁肠:因忧愁而烦乱的心情。
3. 叵:无法;不可。
4. 新诗:新创作的诗歌。
5. 嗟磨:悲叹、哀伤。
6. 郢客:指战国时楚国诗人宋玉,他曾在《对楚王问》一文中阐述过“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两种歌曲的高下之分。
7. 阳春曲:指高雅的曲子。
8. 罢唱:停止歌唱。
9. 吴侬:指江苏一带的人。
10. 小海歌:描述海边风光的歌曲。
11. 幽径:静谧的小路。
12. 雨余:雨后。
13. 芳草绿:春天的景象,指鲜嫩的绿色草。
14. 小园:小型的园林。
15. 风静:风轻云淡的天气。
16. 落花多:形容落花数量之多。
17. 融樽:温暖酒樽,意味着饮酒赏月。
18. 酬:报酬,这里是享受的意思。
19. 佳景:美景。
20. 朋簪:朋友间相互鼓励。
21. 不我过:不过我,表示不过问我的生活状况。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次韵同院晚春 其一》中,诗人李正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同时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心境。
首联“病思愁肠叵奈何”中,诗人用“病思”和“愁肠”两个词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困扰。然而,尽管心中有烦恼,他却无法摆脱这些情绪,这让他感到无奈。接下来的“新诗无复苦磋磨”则表明,在如此心境下,他已失去了创作诗歌的动力和热情。
颔联“欣闻郢客阳春曲,罢唱吴侬小海歌”中,诗人提到了两种音乐作品——“阳春曲”和“小海歌”。前者象征着高雅的文艺作品,后者则表示通俗的民间艺术。这里,诗人以欣赏阳春曲代替了创作诗歌,表现出他对高雅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困境的无奈。
颈联“幽径雨余芳草绿,小园风静落花多”描述了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象。幽静的小路上,春雨过后,芳草萋萋;小花园里,风轻云淡,花瓣飘零。这一美景为诗人带来了短暂的愉悦,也让他的心情得到了一定的宽慰。
尾联“融樽正好酬佳景,休叹朋簪不我过”中,诗人提议与朋友共享美酒、共赏美景,共同度过这个美好的时光。这样一来,他们便能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种种困扰,享受当下这一刻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韵同院晚春 其一》是北宋诗人李正民在皇祐年间(1049-1053年)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这个时期,李正民刚刚步入官场,担任江宁府司理参军一职,由于他的才华横溢和勤奋努力,很快就在同僚中崭露头角。
皇祐年间,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在这个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都在追求理想的生活和事业,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李正民也不例外,他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官场的憧憬,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终于在这一年考中了进士。
在这首诗中,李正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期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李正民的才情,也体现了他在那个时代的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