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韩无咎盱眙道中韵

标题包含
次韩无咎盱眙道中韵
人家过午绝炊烟,陇上羸牛挽不前。 寇退皇恩方掩骼,民饥客饭只烹鲜。 观风到处春随马,楗水归时月满川。 王事独贤无倦色,鸡鸣起坐屋三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章甫,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出生于1037年,逝世于1101年,享年64岁。 章甫自幼聪颖过人,20岁时中举人,22岁中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等职。他在...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村民们中午过后就断绝了炊烟,田埂上的瘦弱老牛也拉不动车子。敌军撤退后皇上才安排掩埋尸骨,民众饥饿不已只能吃点新鲜的鱼肉充饥。巡查乡里的时候春天紧随马蹄而至,键水归来之时月色洒满了河川。作为官员独自担当责任毫无倦怠之色,每天鸡鸣时分便起床去处理公务。
去完善
释义
1. 次:依次,轮流。这里指根据韩无咎的诗韵作诗。 2. 盱眙(xū yí):今江苏省盱眙县,位于江苏省西部,地处洪泽湖东南岸。 3. 过午:过了正午。 4. 炊烟:烧火做饭时产生的烟雾。 5. 陇上:田埂上。陇,田间高地。 6. 羸牛:瘦弱的耕牛。 7. 寇退:敌人撤退。 8. 皇恩:皇帝的恩典。 9. 掩骼:埋葬尸骨。 10. 民饥:百姓饥饿。 11. 烹鲜:煮鱼。 12. 观风:巡视各地了解风俗。 13. 春随马:春天的景色随着马蹄声展开。 14. 楗水:河流名。这里的“楗”是错别字,应为“涧”。涧水是指山间小溪。 15. 王事:国家政务。 16. 独贤:独自承担重任。贤,这里有任重的意思。 17. 无倦色:没有表现出疲劳的样子。 18. 鸡鸣起坐:听到鸡叫就起床。 19. 三椽:三间屋子。椽,房屋间的横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淮地区灾后景象的诗篇。首先诗人描述了村庄在午后几乎看不到烟囱生烟的情景,暗示着灾后的荒凉和民众生活的困顿。而田地里的耕牛也因体力不支而无法拉动犁耙,更加凸显出灾后的困境。然后,诗人提到劫后余生的人们虽得到了皇帝的抚恤,但仍然吃不饱肚子,只能烹饪一些简单的食物来充饥。紧接着,诗人以“观风”、“归水”两句表达了人们在艰苦环境下仍然保有乐观心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以王事独贤为诫,表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诗通过对江淮地区灾后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了诗人对国家、人民的关切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次韩无咎盱眙道中韵》,是南宋诗人章甫创作的一首五言诗。章甫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动荡不安,战乱频发,百姓生活困苦。章甫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希望以自己的诗篇来唤醒人们的爱国情怀。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章甫正身处盱眙,这里是南宋与金国交界的地区,边境形势紧张。章甫在此地与友人韩无咎相遇,共同感叹国家命运多舛,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诗篇,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关切之情。 在这段时间里,章甫的人生际遇并不如意。他原本是一名进士,但由于战乱和政局动荡,无法在朝廷担任官职。这使得他对国家的前途更加担忧,也对百姓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