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一百五日夜对月

标题包含
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娥。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誉为“诗史”。 杜甫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过官职。他自幼学习儒家...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牛郎织女纵使忧愁相思,尚能在七夕相会渡河,而我的离愁却无从排遣。
去完善
释义
牛女:牛郎织女;秋期:指七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开篇即点明"无家"之痛,以金波喻泪,既切合月夜之景,又暗含游子思乡之情。中间两联借月发挥想象,既有对月中桂树的奇想,又有对嫦娥愁容的揣测,笔致空灵。末联以牛女双星作结,反衬自身孤独,更显凄凉。 全诗紧扣"对月"主题,将个人羁旅之愁与家国之思巧妙融合。诗中既有现实的感伤,又有浪漫的遐想,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诗人以乐景写哀情,愈显其哀,堪称咏月诗中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寒食节,正值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杜甫身陷长安,与家人分离,孤苦无依。彼时,他目睹国家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内心充满忧愁与悲愤。寒食之夜,明月高悬,诗人对月抒怀,感怀家国之痛、离别之苦,遂写下此诗。诗中既有对亲人的思念,也隐含对乱世的控诉和对团圆的渴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