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曹公北征
鼙鼓动春城,王师向北庭。长驱沙漠远,净扫战尘腥。青海休传箭,燕山早勒铭。先生勋业在,麟阁耀丹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战鼓响彻春意盎然的城市,军队向北方边疆出发。
穿越遥远的沙漠前线,横扫战地的硝烟和血腥。
宣告战争结束的信号出现在青海,燕山一带也早早留下辉煌的战绩。
您的英勇功绩永垂青史,就像麒麟阁上的英雄画像一样熠熠生辉。
去完善
释义
1. 鼙鼓:古代军队中用的小鼓,此借指战争。
2. 春城:即指春天的城市。这里应该是用来描绘春天时节的繁华景象。
3. 王师:指的是国家的军队或者王者之师。
4. 北庭: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区,位于今天的新疆吉木萨尔县。
5. 长驱:形容军队深入敌方境内。
6. 沙漠:此处应该指的是北方的一些大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7. 净扫:干净地扫除。
8. 战尘腥:指战场上的血腥气味。
9. 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这里代指边疆地区。
10. 休传箭:意指不需再用箭矢来传递信息。
11. 燕山:山名,在今河北省北部。这里代指北方边疆地区。
12. 早勒铭:意思是指早点立下赫赫战功。
13. 先生:对男子的尊称。
14. 勋业:功勋事业。
15. 麟阁:麒麟阁,汉朝时为了表彰功臣而设立的荣誉职位。
16. 丹青:原意是绘画,这里用来比喻显要的职位。
去完善
赏析
《送曹公北征》是一首描绘战争场面、赞美英勇将士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述和对战士们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忠诚和军人勇气的敬意。全诗结构紧凑,语言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曹公北征》,是明代诗人释守仁在公元1400年左右所创作。这个时期正值明朝初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然而,北方地区仍然存在一些敌对势力,需要朝廷派遣军队进行征伐。
诗人释守仁在当时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他与曹公有着深厚的友谊。在得知曹公即将北上征伐的消息后,释守仁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诗。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曹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现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之心。
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释守仁关注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朝廷对于北方边患的处理态度。他认为,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安定的外部环境,因此他希望曹公能够顺利完成北征任务,为国家的安全作出贡献。这种思想在他所创作的诗歌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