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中送友人

标题包含
山中送友人
欲折杨枝别恨生,一重枝上一啼莺。 乱山重叠云相掩,君向乱山何处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施肩吾(1850-1923),原名施景琛,字肩吾,号琴轩,浙江杭州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诗人。 施肩吾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想要折取杨柳表达离别的不舍之情,枝头上的黄莺却报春声一片。眼前的青山遮住了层层白云,却不知你要去往那座青山的哪个方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欲折:想要折断。 2. 杨枝:杨柳的枝条。 3. 别恨生:离别时的遗憾或不舍的情绪涌上心头。 4. 一重:一层。 5. 啼莺:鸣叫的黄莺鸟。 6. 乱山:杂乱无章的山丘或山脉。 7. 重叠:重叠在一起。 8. 云相掩:云朵相互遮掩。 9. 君:尊称对方的词,相当于“您”。 10. 何处行:要去哪里行走。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欲折杨枝别恨生”开篇,展现出离别场景的鲜明画面。在依依惜别的时刻,诗人想要折下杨树枝,却勾起了浓浓的离愁别绪。同时,诗句中的“别恨生”巧妙地传达了离别的伤感之情,强调了友情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一重枝上一啼莺”描绘了树梢上啼鸣的黄莺,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来凸显别离的场景,将山间的静谧与自然融入其中。这样的画面既表现了诗人的离别感伤,也传达出他对友情的珍视。 随后,诗人以“乱山重叠云相掩”为背景,展现了群山环绕、云雾笼罩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友人在崎岖山路上的艰难前行。此处,诗人以“乱山”暗喻人生的道路曲折,寓含着生活充满挑战的意味。 最后,诗人借问“君向乱山何处行”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关切与祝福,体现出了对友人深深的关怀。整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关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中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施肩吾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在公元814年至815年间,正值唐宪宗元和年间。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相对稳定,但内部矛盾仍然尖锐。 施肩吾在元和年间曾担任过洪州(今江西南昌)的刺史,后因与当权者不合而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结交了众多文人墨客,常常在山间游历、赋诗。《山中送友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诗人以山中之景作为背景,表达了与朋友离别的哀愁。在这首诗中,他以山中春景喻指友情的美好,又以落花飘零的景象象征离别的无奈。这种以山水寄情的写作手法,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