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春日归来如许长。
不知偿此意,几何觞。
老人临酒兴犹狂。
溪山主,终不道山王。
一雨罢耕桑。
平生欢喜处,是吾乡。
与君花底共风光。
春莫笑,花不似人香。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春天回来如此漫长。
不知是否满足这心意,喝了多少杯酒。
老人面对美酒兴致依然浓烈。
山水主人,终究不说我是山中王者。
一场雨后结束耕种和养蚕。
我一生中最快乐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与你一起在花底共享美好风光。
春天别嘲笑,花不如人的香气。
去完善
释义
1. 小重山:词牌名,此调以薛昭蕴《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为正体,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另有变体两种。
2. 归来:这里指春天的到来。
3. 如许:如此。
4. 长:漫长。
5. 几何觞:多少杯酒。
6. 老人:作者自指。
7. 临酒兴犹狂:喝酒时的兴致仍然很高。
8. 溪山主:此处为风景的主宰者,即作者自己。
9. 不道山王:不计较世俗的地位。
10. 一雨:一场雨后。
11. 耕桑:农耕之事。
12. 平生:一生。
13. 欢喜处:感到快乐的地方。
14. 是吾乡:这是我的家乡。
15. 与君:和你一起。
16. 花底共风光:在花丛中共享美好风光。
17. 春莫笑:春天不要嘲笑。
18. 人不似花香:人的香气胜过花朵的香气。
去完善
赏析
《小重山》是南宋词人赵彦端的一首描绘春日乡间生活的词作。该词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在鉴赏这首词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品味词人的意境和情感。
首先,词的开篇“春日归来如许长”,点明了春天的到来以及其持续的时间之长,为整首词奠定了愉悦、舒适的基调。接下来的“不知偿此意,几何觞”则表现出词人在享受春光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这种感慨并非消极,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其次,词中的“老人临酒兴犹狂。溪山主,终不道山王”描绘了词人与友人在山间饮酒作乐的情景。这里,“老人”指的是词人自己,而“溪山主”则是他对自己的戏称。虽然年华老去,但词人对生活的热情依然不减,这也体现了他的乐观态度和潇洒不羁的性格。
再次,下阕中“一雨罢耕桑”描绘了一幅春雨过后,农民开始耕种的美景。“平生欢喜处,是吾乡”则表达了词人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与其在乡间生活的场景相互呼应,使得词境更加真实生动。最后,“与君花底共风光。春莫笑,花不似人香”两句通过对比花的香气与人格魅力,强调了人的品德与气质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词人与友人共享美景的愉悦心情。
总之,赵彦端的这首《小重山》通过对春日乡间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重山》是南宋著名词人赵彦端的一首抒怀之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85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个时代,由于金国的侵略,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国力衰微。词人在这个时期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这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
赵彦端在当时是一位有影响力的文人,他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务。然而,他在官场并不得意,时常受到排挤和打压。这使得他在作品中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在《小重山》一词中,他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此外,《小重山》一词也反映了当时南宋文人的精神风貌。在那个时代,许多文人都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通过文学创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赵彦端的这首词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它展示了一位有良知的文人在面对家国危亡时的担当和勇气。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