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公无渡河

标题包含
公无渡河
黄河浩浩不可航,腰壶欲渡何其狂。 妪挽翁衣愿无渡,忠爱深言反逢怒。 河流滔滔翁溺死,老妪搏膺泪如雨。 行人劝妪莫痛伤,痛伤之极能断肠。 古来愎谏多不祥,鸱夷浮江吴国灭,老臣疽背霸王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炎(1909年-2007年),原名王树声,字子龙,号雨田。他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诗人、学者和艺术教育家,被誉为“书坛泰斗”。 王炎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黄河水流滚滚无法航行,背着水壶想要横渡实在狂妄。 老太太抓住老人的衣服希望他不要渡河,但深情的劝告反而引来怒火。 老人沉溺在河中死去,老太太捶胸顿足泪如雨下。 路过的行人劝说老太太不要太悲痛,悲痛到极致会断肠。 自古固执己见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如鸱夷子皮被放逐而使吴国覆灭,又如背上生疮的老臣导致霸王失去势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公无渡河:这是一首古代乐府诗的篇名。“公无”是唐代口语,意为“你勿要”或“请勿要”。 2. 王炎:字济之,号双溪老人,南宋诗人,学者,曾任吏部尚书、右丞相等职。 3.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000平方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 4. 浩浩:水势浩大的样子。 5. 航:航行,指在水上行驶船只。 6. 腰壶:古人挂在腰间的酒壶,这里借指醉酒。 7. 欲渡:想要渡过。 8. 何其狂:行为多么狂妄。 9. 妪(yù):老年妇女。 10. 挽:牵拉。 11. 翁衣:老翁的衣服。 12. 愿无渡:希望不要渡河。 13. 忠爱深言:忠诚热爱的心意深沉的话语。 14. 反逢怒:反而遭到愤怒对待。 15. 滔滔:形容河水连续不断流淌的样子。 16. 溺死:淹死。 17. 搏膺(bó yīng):捶胸。 18. 雨:动词,落下的意思。 19. 行人:路过的人。 20. 痛伤:悲痛到极点。 21. 断肠:极度伤心痛苦。 22. 愎谏(bì jiàn):不接受劝谏。 23. 不祥:不详征兆。 24. 鸱夷(chī yí):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的别名,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后,为避免杀身之祸而改名鸱夷子皮,泛舟五湖。 25. 浮江:顺江而下。 26. 吴国灭: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消灭吴国,称霸江南。 27. 老臣疽背:指战国时期的晋国大夫赵鞅,因背上生疮而死。 28. 歇:停歇,引申为灭亡。
去完善
赏析
《公无渡河》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观察黄河的过程中所触发的思考。首联“黄河浩浩不可航,腰壶欲渡何其狂”表现出诗人的惊讶和担忧,面对波涛汹涌的黄河,任何想要渡过的人都将面临巨大的危险。 颔联“妪挽翁衣愿无渡,忠爱深言反逢怒”表现了人物间的矛盾与冲突。一个渴望救助的婆婆和一个固执已见的老人之间的矛盾,这一冲突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因关心和爱心而受到误解的现象。 颈联“河流滔滔翁溺死,老妪搏膺泪如雨”描述了一个悲剧的发生:顽固的老人不听劝告,最终溺死在河里,引得老妇人悲痛欲绝。这里的描写形象生动,突出了悲剧性。 尾联“行人劝妪莫痛伤,痛伤之极能断肠。古来愎谏多不祥,鸱夷浮江吴国灭,老臣疽背霸王歇”,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坚持己见而忽视别人的意见往往导致不幸的结果。历史上的两个事例——越王被俘和赵王背疽发作,都说明了这样的观点。 整首诗情感深沉,描绘了一幅鲜活的画卷,令人印象深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公元1138年,南宋将领岳飞被陷害入狱,临安城内民怨沸腾。岳飞门生、后任右相的王炎,在得知岳飞受冤入狱的消息后,心情沉重,夜不能寐。在他人生困厄的这段时间里,他怀着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挥毫写下了这首《公无渡河》。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氛围,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挣扎。当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妥协退让,北伐大业屡遭阻碍。与此同时,北方金人入侵,中原人民生活困苦,岳飞却因涉嫌谋反而被佞臣构陷。这一时期的王炎眼见自己的良师益友遭受不白之冤,心中愤懑不平。他在诗中写道:“风波亭下浪滔滔,壮士身亡却尽妖。”正是对岳飞的遭遇表示悲愤和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