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依韵奉和来篇

标题包含
依韵奉和来篇
红尘赤日欲相燃,赖向蓬丘少事牵。 明月动摇纨扇室,乱云重叠火□天。 幽屏看雪思寒景,小簟横风恋昼眠。 安得心源凉似水,虎溪遥羡老僧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尘烈日如火,幸有蓬莱仙山稍减困扰。 明月照耀厅堂,室内轻摇纨扇;天空中的乱云犹如火山爆发。 清凉之地赏雪,感受冬天的美好;竹席上小憩,享受白天的宁静与恬静。 怎样才能像溪水一样内心平静、无忧无虑呢?遥望虎溪那边的老和尚,心生向往和敬仰。
去完善
释义
1. 红尘:原指车马走后扬起的尘土,现指繁华的社会现象。 2. 赤日:炎热的太阳。 3. 蓬丘:蓬莱山,古代神话中的仙山。 4. 安得:如何能得到。 5. 心源:心境。 6. 虎溪:庐山的一处景点,此处代指隐居修行的地方。 7. 老僧禅:老僧人修禅悟道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向往宁静、恬淡的隐逸生活的心境。诗中“红尘赤日欲相燃”一句,表现了繁华世界中纷扰炽热的世俗欲望;而“赖向蓬丘少事牵”则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尘世喧嚣的渴望。 “明月动摇纨扇室”句,通过明月的光辉与纨扇的摇曳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宁静的月夜独处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乱云重叠火□天”则以层层叠叠的云朵和远在天边的火山作为比喻,抒发了诗人内心涌动的激情和对现实的忧虑。 “幽屏看雪思寒景,小簟横风恋昼眠”两句,描述了诗人静坐在屏风后欣赏雪景,躺在竹席上享受微风拂面安眠的场景,表现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深深眷恋。 最后,在“安得心源凉似水,虎溪遥羡老僧禅”的诗尾,诗人通过对心如止水般冷静状态的期盼,以及对虎溪寺老僧超凡脱俗的禅定境界的敬仰之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理想中的安宁心境与超然物外的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依韵奉和来篇》是北宋文人李至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980年前后,此时正值宋朝建国初期,社会繁荣,经济文化发展迅速。 李至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后入仕为官。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科举考试、任职地方官等人生历程,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和人文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李至广泛结交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文学活动,逐步成为宋代文坛的一位重要人物。 在《依韵奉和来篇》的创作时期,宋代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热衷于诗歌创作,以表达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李至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作充分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在这首诗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