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贤一不肖诗·右高若讷
人禀天地中和生,气之正者为诚明。
诚明所锺皆贤杰,从容中道无欹倾。
嘉谋谠论范京兆,激奸纠缪扬王庭。
积羽沈舟毁销骨,正人夫从奸者朋。
主知膠固未遐弃,两轓五马犹专城。
欧阳祕阁官职卑,欲雪忠良无路岐。
累幅长书快幽愤,一责司谏心无疑。
人谓高君如挞市,出见缙绅无面皮。
高君携书奏天子,游言容色仍怡怡。
反谓范文谋疏阔,投彼南方诚为宜。
永叔忤意窜西蜀,不免一中谗人机。
汲黯尝纠公孙詐,弘於上前多谢之。
上待公孙礼益厚,当时史官犹刺讥。
司谏不能自引咎,复将忆过扬当时。
四公称贤尔不肖,谗言易入天难欺。
朝家若有观风使,此语请与风人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们接受天地之正气而生,真诚光明方为崇高品德。
所有崇尚真诚光明之人皆为杰出英才,行为正直不偏颇。
京兆尹范仲淹以善策和直言纠正朝政,激励王廷扫除奸佞。
众多恶行累积可压垮正义,正义之人容易与奸邪为伍。
君主信义牢固未尝抛弃,纵然两位辅佐大臣分别管理五个城市。
欧阳修职位卑微如同秘阁,洗雪冤屈毫无途径。
一封封长信排解内心郁闷,尽职尽责未曾有疑。
有人把高士比作风中飘摇的人,见到他颜面无光。
高士带着奏书向皇帝陈情,四处流言依然从容应对。
反而认为范文建议过于粗略,把他调到南方才合适。
欧阳修因为冒犯皇意被贬到西蜀,不慎中了谗言者的计。
当年汲黯曾揭发公孙敖的欺骗行为,后来多次向皇帝道歉。
皇帝对公孙敖礼遇更胜一筹,当时史官仍撰文讥讽。
这位司谏不能自己承认过错,还将错误归于其他时代。
四位公认的贤人能人不与你相提并论,挑唆之言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若朝廷设有观察风向的使者,请把这个道理告诉诗中的咏者。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道德和政治的诗。诗人通过对比四位贤能之士(嘉谋谠论的范京兆、激奸纠缪的王庭、欧阳秘阁和文中的“永叔”)和不肖之人高君,表达了对诚实、公正和勇气的高尚品质的赞扬,同时也揭示了小人当道的社会现象。诗人以雄浑的气势描绘了正直之士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精神风貌,同时谴责了那些曲意逢迎、背信弃义的不肖之人。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体现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深刻洞察力以及其正直无私的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四贤一不肖诗·右高若讷》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蔡襄所作。这首诗收录于《四贤一不肖诗》,描绘了北宋时期四位贤德之人(苏舜钦、欧阳修、梅尧臣、尹洙)与一位品行不端之人高若讷的对比。
据传,蔡襄在宋仁宗天圣年间担任开封府推官时,结识了这四位贤士和一名名为高若讷的不肖之徒。由于当时朝廷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这五人在政治观点上各有分歧,逐渐形成两派。其中,苏舜钦、欧阳修、梅尧臣、尹洙等人主张改革,提倡文学革新,而高若讷则倾向于保守势力。
蔡襄在与这些文人雅士交往过程中,深感他们的品格和精神。他通过这首诗歌,展示了五位人物的形象,强调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这首诗也是蔡襄对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品质的追求与期待,寄托了他对社会公正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