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
峰间碧琅玕,清风五月寒。
欲题无好语,支枕卷帘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峰翠绿如宝石,五月的清风带来凉爽。
想要描写却找不到好词语,于是靠在枕头上,卷起窗帘来看着这美丽的景色。
去完善
释义
1. 假山:人工制作的石头山,常用于园林景观。
2. 仲并:南宋末年至元初时期的文人,擅长诗词创作。
3. 碧琅玕:一种绿色的玉石,这里形容假山上的石头色泽翠绿。
4. 五月寒:指五月的清风让人感到寒冷,表达了作者对假山的欣赏之情。
5. 支枕:用手支撑着枕头,表示躺着休息的样子。
6. 卷帘:拉起窗帘,让阳光照进来。
去完善
赏析
《假山》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清凉的意境。首句“峰间碧琅玕”写景,通过对山中翠竹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幽深的氛围。第二句“清风五月寒”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清幽的氛围,虽然正值夏天,但山中却弥漫着一股清新的凉意。
第三句“欲题无好语”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美景时想要表达却又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心情。最后一句“支枕卷帘看”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闲适与从容,他选择倚枕卷帘,静静地欣赏眼前的景色。
整首诗以自然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在山林中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假山》是南宋诗人仲并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2-13世纪,即南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上的动荡时期,金国和蒙古的入侵使得国家局势紧张。然而,这也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创作这首诗时,仲并本人正生活在这个动荡的时期。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后因故被贬,这使得他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描绘假山的诗,表达了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超然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这个时期的文学艺术创作受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强调自然、空灵和简朴的美学观念。这种美学观念在这首诗中得到体现,如“鸟飞随鸟迹,花落逐花踪”一句,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无常的领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