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临江仙

标题包含
临江仙
西子溪头春到也,大家追趁芳菲。 盘雕翦锦换障泥。 花添金凿落,风展玉东西。 先探谁家梅最早,雪儿桂子同携。 别翻舞袖按新词。 从今排日醉,醉过牡丹时。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年-1159年),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他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著名词人,河南洛阳人。 朱敦儒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他年轻时曾游学四方,与当时的文...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西子溪头,大家都在追逐这美好的时光。 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仿佛是用剪子精心制作的锦绣装饰了大地。 花瓣犹如金色的凿子,点缀着世界的美丽,风轻轻地吹过,使得这一切显得更加生动。 我们先去探寻哪家院子里的梅花最先绽放,然后带着桂花一起欣赏。 不用再去翻那些古老的舞蹈歌曲,我们要用新的歌词来创造更多的欢乐。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每天都沉醉在这样的美好之中,直到牡丹花开的日子。
去完善
释义
1. 西子溪头:西子,指西湖;溪头,指西湖边。这里指春天来到西湖边。 2. 芳菲:花草的芳香和美丽。 3. 盘雕:一种盘旋飞翔的鸟,这里用来比喻春天的气息。 4. 翦锦:剪裁锦绣,这里指春天花朵盛开的美景。 5. 障泥:马鞍下的垫子,用布或皮革制成,这里指更换马匹装饰。 6. 金凿落:指金色的花瓣飘落。 7. 玉东西:指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 8. 雪儿:指白梅花。 9. 桂子:桂花。 10. 别翻舞袖:指翩翩起舞。 11. 按新词:按照新的曲调跳舞。 12. 牡丹时:牡丹花开的季节,通常在农历四月。
去完善
赏析
《临江仙》是南宋著名词人朱敦儒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词作。这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西子溪头春到也,大家追趁芳菲”,词的开篇以春天的到来为背景,描述了人们争相欣赏美好春光的场景。这里以西子喻指春天,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盘雕翦锦换障泥”,描写了人们在春天里精心打扮、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盘雕和翦锦都是古代妇女们的装饰物,而障泥则是马鞍上的覆盖物,这些词语的使用,既表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又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花添金凿落,风展玉东西”,描绘了春天的景色:鲜花盛开,金色阳光洒满大地;春风拂面,玉宇无尘。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展示了春天的美景,还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先探谁家梅最早,雪儿桂子同携”,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梅花的好奇心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他渴望知道哪家梅花开得最早,于是邀约好友一同去探寻,共同分享这美好的时刻。 “别翻舞袖按新词,从今排日醉,醉过牡丹时”,这是词人的期望和打算。他希望与朋友们一起跳舞吟诗,共度美好时光,甚至希望能每天都沉醉在这样的快乐中,直到牡丹盛开的季节。 总的来说,这首《临江仙》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词中的意象生动活泼,语言优美,展现出朱敦儒词作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江仙》是南宋著名词人朱敦儒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86年至1195年间,这是朱敦儒晚年的作品。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了南宋的战乱和动荡,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 朱敦儒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时代。金兵不断南下侵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背景下,朱敦儒的词作多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他关注民生疾苦,感叹国家的衰弱,呼吁统治者奋发图强,振兴国家。 在个人生活方面,朱敦儒早年曾有过一段放浪形骸的岁月。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人生的看法逐渐成熟。在晚年,他开始关注国家命运,致力于创作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这首《临江仙》就是他在这种心态下创作的。 在这首词中,朱敦儒以“秋水长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感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一生漂泊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这首词充分展示了朱敦儒在晚年时期的深沉思考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