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取水行

标题包含
取水行
仆夫取水古龙塘,水中木佛三肘长。 随波俛仰如簸糠,并流拯之置道傍。 衲衣著帽僧伽装,里人观者如堵墙。 相与筑室临沧浪,荷盖荃壁辛夷梁。 三日屋成小而香,野草江花荐芬芳,烬烟昼清夜灯光。 乃知实相无立乡,人人性中普照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唐庚(1070年-1127年),字子西,号乐圃,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唐庚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唐介是著名学者,曾任尚书右丞。唐庚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家仆从龙塘取水,水中木雕佛像有三人环抱那么长。 佛像随着波浪起伏如同在簸米糠,一同救起置于路边。 身穿僧袍头戴斗笠的僧人,吸引了众多路人围观。 共同建造房屋倚靠在河边,屋顶覆盖荷叶,墙壁用香草和木兰花装饰。 三天房子建成,小巧而香气四溢,四周满是野花和芳草。白天阳光洒满室内,夜晚烛光温暖人心。 由此可知,真实的美好并无固定地点,人人心中都有照耀万物的光芒。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仆夫:指车夫。 2. 取水:古代有专门的取水地,这里可能是指某处山泉或者井水。 3. 古龙塘:古时的一个地名,今已不存。 4. 三肘长:三肘,约四米八;形容木佛长度。 5. 随波俛仰如簸糠:意为木佛在水中随波逐流,好像在簸糠一样摆动。 6. 并流拯之置道傍:将木佛从水中取出放置在路旁。 7. 衲衣:补丁的衣物,比喻破旧的衣服。 8. 著帽:戴帽子。 9. 僧伽装:僧伽,原意是僧团,这里可能是指一种出家人的衣着装扮。 10. 里人:本地人。 11. 堵墙:众多的人拥挤在一起,形成了一道人墙。 12. 相与:共同。 13. 筑室:建造房屋。 14. 临沧浪:靠近溪流或湖泊。 15. 荷盖荃壁辛夷梁:以荷叶为屋顶,用香草作墙壁,以辛夷树为房梁。 16. 小而香:空间虽小,但香气四溢。 17. 野草江花荐芬芳:用野花和江花来展示自然之美。 18. 烬烟昼清夜灯光:昼夜都有淡淡的烟雾和灯光。 19. 实相:佛教术语,指真实的存在。 20. 无立乡:没有固定的地方。 21. 普照王:佛教菩萨名,意为普遍照耀。
去完善
赏析
《取水行》是唐代诗人唐庚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仆夫在古龙塘取水,水中木佛随波起伏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对于信仰和生活的敬畏之心。诗中的"筑室临沧浪"、"荷盖荃壁辛夷梁"等词句,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追求宁静和谐的精神境界。 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诗人通过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观察,表达了人性本善、众生平等的思想,强调了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与实践,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取水行》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唐庚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4年)。此时,王安石变法已经失败,神宗驾崩,宋哲宗亲政,司马光等旧党得势,对新政进行全面推翻。这种政治形势使得文人儒士们纷纷表态,形成了新旧党争的局面。 唐庚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农民辛苦取水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对国家农业政策的忧虑。他的诗才横溢,善于观察生活,将农民的艰辛劳动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问题。 在宋哲宗时期,虽然王安石变法失败,但国家财政状况仍然紧张,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唐庚的诗不仅是对农民困苦生活的同情,也是对时政的讽谏。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民众的关爱之情,展现了崇高的家国情怀和深厚的社会责任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