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课书

标题包含
课书
汲汲我何事,爱此窗日光。 北门终日开,风透轩槛凉。 贫病何以疗,六经真古方。 荣辱顿尔失,太山亦毫芒。 呼儿来读书,弦诵惊满堂。 仕途有捷径,掩口笑我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张九成"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在公开资料中的信息较少。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去完善

译文
让我忙些什么呢,就是热爱这窗户照进来的阳光。 北面的门整日敞开,凉爽的风穿透栏杆吹进来。 贫穷疾病怎么治疗呢?答案是《六经》这种真正古老的药方。 人生中的荣耀与耻辱瞬间就消失了,如同泰山也只是一粒尘埃。 唤孩子们过来读书,满屋子的人都因朗朗书声而惊讶。 仕途上所谓的“捷径”,只会惹人嘲笑我的痴狂。
去完善
释义
《课书》:这是一首描述古人读书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读书时的情景,表达了对于书籍的热爱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1. 汲汲:形容急切的样子。这里指诗人读书时迫切的心情。 2. 我何事:我在做什么。这里是诗人对自己的提问,表示他对读书的热情和专注。 3. 窗日光:阳光从窗户照射进来,象征着知识的光芒。 4. 北门:古代官署的门,这里代指官场。 5. 轩槛:古代房屋的窗子或门,这里指诗人读书的地方。 6. 六经:指儒家经典著作,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 7. 真古方:比喻古代经典的教诲,如同治愈疾病的良方。 8. 顿尔失:立刻消失的意思。 9. 太山:即泰山,象征重大的事物。 10. 弦诵:指吟咏诗书,诵读文章。 11. 仕途:指做官的道路。 12. 捷径:近路,这里指容易走通的做官之路。 13. 掩口:捂住嘴巴,表示忍俊不禁。 14. 笑我狂:认为我的行为过于狂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文人志趣与人生哲理的古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书房中汲汲自勉、勤奋学习的情景。他追求知识,欣赏窗外的阳光,仿佛感受到风声穿过窗户带来的凉爽。诗中提到“贫病何以疗,六经真古方”,这是借用古人智慧的力量疗愈自己心灵的贫病,寓意通过学习经典的儒家经书获得人生感悟。 在诗篇的后半部分,诗人面对人生的荣辱得失,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他将荣辱视作微不足道的事物,体现出淡薄名利的精神境界。这种心境体现在“呼儿来读书,弦诵惊满堂”的场景中。诗人致力于教育下一代,传播知识的同时,也传承着儒家的精神信仰。 全诗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表达了诗人理想化的人生态度,寓情于景,富有哲理。这首诗歌既有生动的描写,也有深远的寓意,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执着的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课书》是南宋著名学者、文学家张九成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创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正值金国侵占北宋中原土地后,南宋在南方逐渐安定之时。 在这个时期,张九成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早年,他因学识渊博、文采斐然而受到皇帝的赏识,官至尚书省都官员外郎。然而,后来因直言不讳地抨击权臣秦桧的专权误国,被贬为肇庆府司户参军,流放到偏远的广东潮州。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张九成长期沉浸于儒家经典著作的研究和文学创作,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和文采的诗篇,如《课书》等,以此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生百态的思考。 当时,金兵南下,战乱频仍,百姓疾苦,文人墨客们纷纷忧国忧民,创作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张九成作为一代儒学大师,他的诗歌往往能深刻反映时代的沧桑变迁和民间的苦难。这首《课书》就是他在流放期间,通过对古人勤学事迹的描绘,勉励自己及后人勤奋读书,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