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标题包含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朝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陈子昂早年家境贫寒,但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学创作。他于唐高宗开耀二年(691年)高中进士,步...查看更多
吉永会
去完善

译文
大智者不自私,忧虑苍生为己任。 黄袍不是尧的初衷,翡翠之台怎堪谈? 我听说西方的理念,清净之道更加受到推崇。 无奈华贵的金碧辉煌,装饰被奉若神明。 山光水色如诗如画,珠宝翡翠令人眼花缭乱。 鬼斧神工尚且难以成就,依靠人力怎能存续? 卖弄愚蠢反而增加烦恼,自以为是只会让智慧陷入昏暗。
吉永会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利”为谋求利益;“济”为帮助;“元元”泛指平民百姓。这句意为圣人不为自己谋利益,担忧的是如何救助广大民众。 2.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黄屋”指皇帝所乘车驾;“尧”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位贤明君主;“瑶台”指的是神仙的住所。这两句表示帝王宝座并非出于尧的初衷,更别说与神仙居住的瑶台相提并论了。 3.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西方化”指的是佛教教义;“清净道”指的是要求人们清心寡欲、远离尘世的宗教信仰。这句表示听说佛教的教义主张清静无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崇。 4.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穷”指耗尽;“金玉”象征财富;“雕刻以为尊”形容用精美的工艺品来显示尊贵地位。这句感叹耗费大量财富去制作豪华的工艺品,以显示地位的尊贵。 5.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云构”指宫殿建筑;“珠翠”指的是贵重的饰品。这句描述宫廷中楼阁众多,珍贵的珠宝令人眼花缭乱。 6.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鬼工”形容技艺精湛的作品;“安能存”表示怎么可能长久保留。这句指出即使是技艺精湛的工匠也无法创造出永恒的艺术品,更何况是人类的力量呢。 7.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夸愚”指过分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矜智”表示自以为是地卖弄聪明。这句告诫人们过于炫耀自己的才能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谦虚才是智慧的体现。
吉永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陈子昂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以圣人的品行作为标准,批评了奢侈浪费的现象。他认为,真正的圣人不为自己谋利,而是关心百姓的福祉。同时,诗人提倡清净无为的西方文化,认为这是一种更崇高的理想。然而,现实中的人们却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甚至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雕琢华而不实的事物。诗人感慨,这种虚荣心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而真正的智慧应该在道的指引下保持清醒。
吉永会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是初唐著名文人陈子昂在公元689年前后所作。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值武则天的统治阶段,陈子昂因为直言不讳的个性以及与世家贵族间的矛盾,曾多次受到排挤和贬谪。他的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世途多艰”、“人命无常”的历史规律。 在这首诗里,陈子昂用鲜明形象比喻对无情人事作出批评:苍鹰虽然孤傲勇猛,却因为时机和环境的限制而无奈地成为权贵的玩物;而那些昔日曾威风一时的豪杰,却因为岁月的流转成了无用之辈。这种深刻的洞察力不仅揭示了他本人的辛酸遭遇,也揭示了唐代社会阶层的矛盾和人性的复杂。
吉永会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