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修竹篇序

标题包含
修竹篇序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建安风骨,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朝文学家、诗人、政治家。 陈子昂早年家境贫寒,但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文学创作。他于唐高宗开耀二年(691年)高中进士,步...查看更多
大理好店推荐
去完善

译文
尊敬的东方公,文学之道已经败坏很久了,差不多有五百年。汉魏时的雄浑风气、晋宋时的风采,现在已经很少流传下来。然而有些古代文献还可以追溯。我曾经在闲暇时阅读齐梁时期的诗歌,它们的辞藻华丽,却缺乏深远寄托,常常让我叹息。想起古人,我总是担心文化会衰落,失去它应有的风采。 前些日子在解三那里,看到了您的《咏孤桐篇》,那种刚直的气概和音情的变化都让人感到惊异。如同阳光照入心灵的深处,打破了幽深的郁闷。没想到汉魏的正始之音、建安的风骨,又能在今天见到,恐怕连建安时期的作者们也会对此感到欣慰。解三说:“张茂先、何敬祖,他们和东方生您相比毫不逊色。”我也觉得这是很好的评价。因此,我对您的佳作感叹不已,特写《修竹诗》一篇,希望有理解的人能将它传递出去。
大理好店推荐
去完善
释义
1. 修竹篇序:陈子昂写给东方公的书信,介绍自己的文学观点和对齐、梁间诗的看法。 2. 文章道弊:指文学创作中存在不良风气。 3. 五百年矣:此处指从汉代到齐、梁间诗兴起的时间跨度。 4. 汉魏风骨:指汉代和魏代诗歌的独特风格。 5. 晋宋莫传:指晋代和宋代的诗歌未能很好地传承汉魏风骨。 6. 文献有可征者:指齐、梁间的诗歌尚有可以考证的内容。 7. 齐、梁间诗:指南朝齐、梁时期的诗歌。 8. 彩丽竞繁:指齐、梁间诗在形式上追求华丽和繁复。 9. 兴寄都绝:指齐、梁间诗在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缺乏深度。 10. 永叹:长时间叹息。 11. 思古人:怀念古代的诗人。 12. 逶迤颓靡:形容诗歌创作的萎靡不振。 13. 风雅不作:指具有高雅风范的诗歌难以创作。 14. 耿耿:忧虑不安的心情。 15. 一昨:最近。 16. 明公:对他人的尊称。 17. 咏孤桐篇:指东方公所创作的诗歌。 18. 骨气端翔:指诗歌的风格端庄、豪放。 19. 音情顿挫:指诗歌的情感起伏跌宕。 20. 光英朗练:指诗歌的语言鲜明、精炼。 21. 金石声:指诗歌的节奏铿锵有力。 22. 洗心饰视:指通过阅读诗歌来洗涤心灵、提升审美观念。 23. 发挥幽郁:指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之情。 24. 不图:没想到。 25. 正始之音:指魏代的优秀诗歌作品。 26. 建安风骨:指魏代诗人曹操等人所倡导的诗歌风格。 27. 建安作者:指魏代的诗人。 28. 相视而笑:互相会心一笑。 29. 张茂先:张华,西晋文学家。 30. 何敬祖:何劭,西晋文学家。 31. 东方生:东方朔,西汉文学家。 32. 比肩:并列、同等地位。 33. 感叹雅制:感慨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34. 修竹诗:指陈子昂所作的诗歌。 35. 当有知音以传示之:希望有懂诗之人能够传播和推荐自己的作品。
大理好店推荐
去完善
赏析
《修竹篇序》是一篇论说文,其主要内容是对当时诗歌创作的看法和态度。文章首先指出,自汉魏以来,五百年间,诗歌创作的风气逐渐败坏,缺乏真正的艺术价值。作者通过对比齐、梁间的诗歌与汉魏时期的诗歌,认为后者具有更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风貌。 接下来,作者引用了明公的《咏孤桐篇》作为典范,赞扬其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特点,表示这是难得的正始之音和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品。同时,作者还表示,这样的作品足以让建安时代的诗人相视而笑,表现出一种由衷的敬意和钦佩。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提到自己因此有感而发,创作了《修竹诗》一首,希望通过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真正诗歌艺术的追求和执着,并期待能够找到真正的知音来共同分享和传播这一美好的艺术成果。
大理好店推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修竹篇序》是初唐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陈子昂的一首古风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685年前后,正值武则天垂帘听政期间。 在这个阶段,陈子昂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从一个地方小吏成为了朝廷重臣,这使他对国家的政治形势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发现当时的文坛仍然沉浸在南北朝以来的绮靡之风中,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刚健的艺术风格。因此,他提出了“汉魏风骨”的观念,倡导复古主义,希望以此振兴文学。 在诗歌创作上,陈子昂也实践了自己的主张。他的诗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社会责任感,语言质朴,形式自由,体现了唐代诗歌由骈文向散文转变的过程。而《修竹篇序》则是这一转变的代表作之一。
大理好店推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