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修上人以楞严圆觉二经见寄书六言一偈

标题包含
修上人以楞严圆觉二经见寄书六言一偈
月标指上自见,珠系衣中可寻。 卷去与人遮眼,却来问佛徴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孙觌(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江苏高邮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以文学和书法著称。 孙觌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他在北宋时期科举及第,历任州县官员。靖康之难后,金兵...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月亮在天上自然可见,珍珠系在身上可以找到。 拿起来遮住别人的眼睛,回头向佛祖求证内心。
去完善
释义
【注解】 1. 修上人:修指修养身心的僧人,上人对年长者的尊称,合起来表示一位有修养的年长僧人。 2. 楞严圆觉二经:即《楞严经》和《圆觉经》,是佛教经典中的两部重要著作。 3. 月标指上自见:出自《楞严经》的一句经文,大意为月光能指引方向,人们可以依靠月光找到自己的道路。 4. 珠系衣中可寻:也是来自《楞严经》的内容,意思为佛性就像珍珠,我们需要用智慧和觉悟去追寻和发现它。 5. 卷去与人遮眼:意思是卷起佛经让人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这里表示修上人寄来的两部经典能够帮助人看清事物的真相。 6. 却来问佛徴心:徴,同“徵”,寻求的意思。这句意味着通过询问佛陀的方式,来探寻心中的智慧。
去完善
赏析
《修上人以楞严圆觉二经见寄书六言一偈》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种参禅悟道的心境,表达出修行者对于佛法的理解与感悟。首句“月标指上自见”意味着修行者需要在内心中寻找光明,通过自我观照实现内心的清净;而“珠系衣中可寻”则象征着佛性的智慧就在每个人的心中,只要用心去寻找便能找到。接下来的两句“卷去与人遮眼,却来问佛徴心”则表达了修行者在面对外界纷繁复杂的事物时,要学会放下执着,回归内心,向佛学习,以佛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心性。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禅意,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该诗为南宋诗人孙觌所作,此诗名为《修上人以楞严圆觉二经见寄书六言一偈》,见于《全宋诗》卷二九九。孙觌生活于南宋初年,他经历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南下寓居临安(今杭州)。这首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在南宋初期,国家分裂,金兵入侵,战乱频繁,民生疾苦。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文人墨客往往关注时局,忧虑国事。孙觌作为南宋初年的文人,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点和人民的苦难。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于民生疾苦的同情。 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佛教文化繁荣的时期,许多文人和僧人相互交流,探讨佛学。孙觌和修上人的交往,便是这个时期文人僧侣交流的一个缩影。孙觌在收到修上人寄来的《楞严经》和《圆觉经》后,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歌。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