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彦猷阁老某前岁奉使还领扬州今彦猷亦自境外归得姑苏
相望持节出卢龙,继踵分符别紫宫。
汲黯虽嫌弃为郡,袁丝应惮久居中。
文章不见于时益,出处何知与子同。
红药万株天下绝,谢公来肯醉薰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互相眺望之处,拿着符节走出卢龙地区;接着就有人接踵而来,划分职责离开皇宫。尽管有人像汲黯那样嫌恶外放到郡县任职,但袁丝这种人则应该对长久身处朝廷感到恐惧。时下的文章中已经看不见这种风格了,出仕和退隐的做法,又怎么知道你和我是一样的呢?万里无云的好风景正是大自然所赐的天成之美,如果是谢公这样的人到来,他肯定不会被春光陶醉到烂醉如泥的地步。
去完善
释义
1. 卢龙:古县名,在今天的河北省北部一带,这里代指遥远的北方。
2. 继踵:接着的意思,表示紧跟着别人行动。
3. 分符:古代官员分别地方职务的仪式。
4. 紫宫:皇宫,借指朝廷。
5. 汲黯:西汉时期的一位知名大臣,以刚直不阿著称。
6. 嫌: 表示嫌弃,讨厌。
7. 袁丝:即袁术,东汉末年的一位军阀,因想要掌握朝政而遭到群臣抵制。
8. 文章:此处指文学才华。
9. 于时益:受益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10. 出处:指做官或隐退的进退之道。
11. 红药:芍药花的别称。
12. 万株:形容数量极多。
13. 天下绝:意指举世无双的美景。
14. 谢公:南朝著名文人谢灵运,喜欢游览山水。
15. 薰风:和风,也指夏季东南季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描述了作者与彦猷阁老二人先后出任地方官员的经历,以及他们肩负的使命。颔联则以汉代的汲黯和袁丝为例,表达出虽然任职地方有所不便,但久处庙堂未必可安的心境。颈联则表达了自己在文学领域的修养和对进退官场的看法。尾联以红药(芍药花)之景,借用了南朝诗人谢朓的诗句“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来暗含作者的期盼——盼望彦猷阁老来到自己的治下共赏繁华景象。全诗表达了二人共同的心声:无论环境如何变迁,始终坚守理想,始终保持清高之气。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末年,公元1078年,此诗的作者陆佃身处苏轼执政下的杭州。陆佃年轻时以博学强记闻名京师,后出任地方官,深得苏轼赏识。苏轼担任浙江转运使时,他们两人交往甚密,诗文唱和,颇有共识。
这首《寄彦猷阁老某前岁奉使还领扬州今彦猷亦自境外归得姑苏》是陆佃写给他的友人、时任吏部尚书的沈括的。沈括曾奉命出使辽国,陆佃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沈括才干的钦佩和对他外交能力的赞美。
此时北宋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斗争激烈,党争频繁。但陆佃和沈括仍能保持操守,关注民生,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这首诗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共同为国家前途忧虑的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