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中秋用别韵答张椿兼呈徐瓘

标题包含
中秋用别韵答张椿兼呈徐瓘
偶被微云掩素娥,昏昏如似隔轻罗。 祇应梦里朦胧惯,可是秋来淡薄多。 舍此岂无珠可玩,学渠犹有扇能歌。 会须明夜分明在,况有诗人为琢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陆佃(1042年-1102年),字农师,号陶山,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出众而闻名乡里。 在科举考试中,陆佃表现出色,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偶尔会被薄薄的云层遮掩了明亮的月光,昏暗得仿佛隔着一层薄薄的轻纱。 只有在梦中才会习惯这种朦胧的感觉,或许是秋天的到来让这感觉更加强了。 除了这个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可以欣赏,学习它们也能让我更加快乐。 相信明天晚上月亮会更加明亮,况且还有诗人来为我增添光彩。
去完善
释义
1. 素娥:指嫦娥,也可泛指月色。 2. 微云:轻微的水汽或云雾。 3. 轻罗:指质地轻薄的丝织品,这里用以比喻雾气、月光等。 4. 祇应:表示猜想,大概,或许。 5. 梦里朦胧惯:形容梦境中看不清楚的场景。 6. 淡薄多:形容秋天的凉意。 7. 珠:指珍珠,这里用来比喻月亮。 8. 渠:他,指张椿或徐瓘。 9. 学渠:学习他的方法。 10. 况有诗人:指作者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赏析:陆佃的这首《中秋用别韵答张椿兼呈徐瓘》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佳节赏月的情景描绘以及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首联“偶被微云掩素娥,昏昏如似隔轻罗”以拟人手法勾勒出素娥(指月亮)忽被微云遮住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颔联“祇应梦里朦胧惯,可是秋来淡薄多”则表达了对梦境中的景象以及在秋天的清冷中思绪飘渺的感受。颈联“舍此岂无珠可玩,学渠犹有扇能歌”提到赏月之余,诗人还有其他的娱乐方式,如欣赏珍珠、学习唱歌等,以此表达诗人在中秋佳节的喜悦心情。尾联“会须明夜分明在,况有诗人为琢磨”以乐观的态度表明明晚月色会更加明朗,而诗人也会以佳作来表达自己此时的感悟。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中秋用别韵答张椿兼呈徐瓘》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佃在中秋节时写给朋友张椿和徐瓘的回信。诗中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佳节时的思念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时间:北宋时期,具体时间未详。 人生际遇:陆佃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他在年轻时期就已经显露出了文学才华,受到苏轼、黄庭坚等著名文人的赞誉。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曾因为与权臣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而被贬谪。尽管如此,他对诗歌的热爱依然不变,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 时代背景: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对诗歌有着极高的热情,他们以诗歌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也通过诗歌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此外,当时的文化氛围也十分活跃,文人之间常常互相交流唱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传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