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崇教寺颜上人

标题包含
赠崇教寺颜上人
禅窟夸金碧,经行失旧踪。 钟声穿茂竹,辙迹荫长松。 远到水常莹,前陈山更重。 勤勤紫藤杖,一览为从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适(1074年-1135年),字景伯,号盘洲老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洪适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洪皓曾任礼部尚书,母亲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女儿。他自幼聪...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禅房金碧辉煌,散步时找不到往日的足迹。 竹林里的钟声悠扬,车辙的痕迹被长松遮蔽。 远处的水波总是晶莹剔透,前面的山峰层峦叠嶂。 手执着紫藤杖不停地前进,闲适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去完善
释义
1. 禅窟:指僧人的住处或修行的地方。 2. 金碧:金黄与碧绿,比喻色彩的鲜艳。 3. 经行:佛教术语,指僧人在一定范围内来回行走以助禅修。 4. 辙迹:车轮压出的痕迹,这里比喻车辆经过留下的痕迹。 5. 莹:明亮的样子。 6. 一览:一次看过;一眼看尽。 7. 为从容:为了显示出悠闲自得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洪适游览崇教寺时,对寺庙环境和风景的描绘以及他与僧侣颜上人的交流。诗中透露出对佛教文化的欣赏和尊重。 首联写崇教寺的外貌,金碧辉煌的庙宇让人赞叹,“禅窟”一词形象地表达了寺庙作为僧侣修行之地的特性。然而,在参观过程中,诗人发现失去了原先的痕迹。 颔联则通过声音和视觉描绘寺庙周边的环境:钟声穿透繁茂的竹林,车在松树下留下痕迹。这两句细腻地展示了寺庙的幽静,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环境的感受。 颈联描写了诗人在寺庙所见的自然景色:远处的水面始终显得晶莹剔透,眼前的山峦重叠。这山水景观表现出诗人的开阔眼界和从容的心态。 尾联以“勤勤紫藤杖”这一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强调时间,表示诗人在此一游,并对寺庙的一览无遗感到自在从容。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崇教寺颜上人》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诗人洪适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9年,此时正是南宋高宗时期,南宋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后,宋金对峙局面相对稳定,但国家内部矛盾依然存在。 在这个时期,洪适经历了由进士及第到担任尚书郎等重要职务的历程,对国家的局势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关注。他的诗歌创作,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创作这首诗时,洪适正身处杭州,这里有著名的崇教寺,即今天的灵隐寺。颜上人是崇教寺的一位高僧,他与洪适有深厚的友谊。在这首诗中,洪适以颜上人为题,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