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书院
捍川始成邑,巡甸遂建都。
千载倚修堤,三吴达高涂。
卫军弛马牧,令尹司官湖。
濬中深有蓄,丰外坚无虞。
往者水冒没,伤哉人愁吁。
雨常夏潦盈,旱必秋田枯。
民功念久隳,邦患谂预图。
忽惊华构敞,岂为纵览娱。
溪落露鲂鲤,草长戏鸥凫。
丹霞出云表,翠巘亘天隅。
缅怀谢公言,希迹岩栖徒。
且复与闾里,共守桑麻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捍川:地名,此处指江西省境内的一条河流。
2. 始成邑:此处指的是捍川河附近的居民开始聚集成为城市。
3. 巡甸: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此处指较大范围的地区。
4. 三吴:古代对江苏、浙江和福建一带的泛称。
5. 高涂:意为交通便利的地方。
6. 马牧:放牧战马的场所。
7. 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设置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地方政务。
8. 官湖:指政府管理的湖泊。
9. 濬中深:指挖渠引水,使水源丰富。
10. 丰外坚:指堤坝坚固,防止洪水泛滥。
11. 无虞:即无忧,表示平安无事。
12. 冒没:淹没的意思。
13. 愁吁:忧愁叹息。
14. 夏潦盈:夏天的雨水过多导致洪涝。
15. 秋田枯:秋天的干旱导致农作物枯萎。
16. 民功:民众的努力。
17. 隳:毁坏。
18. 邦患:国家灾害。
19. 谂预图:预先考虑并制定应对计划。
20. 华构:华丽的建筑。
21. 溪落:溪水下落,此处指水位下降。
22. 露鲂鲤:露出水面游动的鲂鱼和鲤鱼。
23. 草长:春天到来,草地生长旺盛。
24. 且复与闾里:和邻里乡亲一起度过时光。
25. 桑麻区:种植桑树和麻的地区,即农田。
去完善
赏析
《南湖书院》是宋朝赵汝譡所作,描绘了浙江一带的水利景观和教育氛围。该诗既展现了水患的困扰,也展示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精心经营以及对书院教育的重视。同时,诗人寄寓了对地方治理者的期望和认同,期望他们如谢安一般能够造福百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湖书院》是南宋著名文人赵汝譡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时期(1127-1279年),具体年份无法确定。
赵汝譡(1140年-1221年),字蹈中,号懒庵,浙江余姚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博学多才,尤以文学著称。他在南宋初年的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历任地方官员,后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湖南、广东等地。
在赵汝譡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兵侵略的压力之下,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在这种背景下,赵汝逿一方面关注国家命运,另一方面又对儒家教育的重视和对知识的渴望。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南湖书院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理想教育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