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春坊顾校书

标题包含
寄春坊顾校书
宁因不得志,寂寞本相宜。冥目冥心坐,花开花落时。 数畦蔬甲出,半梦鸟声移。只恐龙楼吏,归山又见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寄春坊: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境内。 顾校书:指顾况,唐朝诗人,曾任校书郎一职。 宁因不得志:宁可因为怀才不遇而感到寂寞。 冥目冥心坐:形容诗人静坐冥想的状态。 数畦蔬甲出:指春天来临,田间的蔬菜生长出来。 龙楼吏:指顾况在宫中的任职经历。 归山:指回归山林田园生活。 又见违:再次感到不适应或者违背自己的意愿。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五言诗。诗人刘得仁以宁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不得志,在花开花落之时,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虽然生活清苦,但有数畦蔬菜自给自足,鸟鸣之声如梦如幻,这种平淡的生活似乎更能让人感到宁静与舒适。然而,诗人担忧的是,自己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否会被世人视为逃避现实,进而影响到自己在官场的声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春坊顾校书》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刘得仁之手,创作于公元847年。此时正值唐朝中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但经济、文化发展已呈颓势。诗中的“校书”指的是朝廷的官员,而顾校书正是刘得仁的一位故交,他们在京城长安相识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刘得仁生于书香门第,祖父刘善经是南朝梁国著名的文学家,父亲刘贞白是唐朝著名的书法家,家世显赫。然而到了刘得仁这一代,家境已经衰落。在科举考试中,他屡次落第,未能获得一官半职。尽管人生遭遇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与朋友们相互鼓励,共同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 在这首诗中,刘得仁表达了对顾校书的怀念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虽身处困境,却仍然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关爱。这首诗反映了唐朝士人阶层在社会变迁中的心态,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