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月寄同志
霜满中庭月在林,塞鸿频过又更深。
支颐不语相思坐,料得君心似我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对月寄同志》刘得仁
【注释】:
1. 霜满中庭:形容秋天的景象,表达寒冷的季节。
2. 塞鸿频过:古代诗文中常以塞鸿表示秋风和边关的景色。
3. 支颐不语:托着下巴,沉默不语。
去完善
赏析
《对月寄同志》刘得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月夜中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首句“霜满中庭月在林”以月色和霜色映衬出秋天的气氛,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塞鸿频过又更深”一句,通过描述鸿雁频繁飞过、夜深更浓的景象,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内心孤寂的情感。
在第三句“支颐不语相思坐”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默默无言地坐着,陷入无尽的思念之中的情景。最后一句“料得君心似我心”则表达了他相信远方的友人也在思念着自己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刘得仁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并将其融入诗歌创作中的独特才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对月寄同志》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刘得仁之手。据史书记载,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宣宗时期(公元847年-859年)。这个时期,唐朝的藩镇割据现象依然存在,但社会相对稳定。
在人生际遇方面,刘得仁家族地位显赫,但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这使他饱受挫折。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依然坚持勤学苦练。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寄托志向和抒发情感的诗歌。
时代背景方面,当时文人墨客喜欢饮酒赋诗,以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佛教思想在唐代文人中颇为盛行,他们相信因果报应,认为人生的遭遇是前世种下的因缘所致。
综上所述,刘得仁在《对月寄同志》中表达了对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在这个时代的理想抱负和所面临的困境。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刘得仁本人的才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