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栖
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得剑乍如添健仆,
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退栖》是唐朝诗人司空图的一首诗歌。下面是这首诗的注释:
1. 退栖:指退居田园,不再做官。
2. 司空图:唐朝诗人,曾任监察御史等职。
3. 宦游:指官员在外地任职或旅行。
4. 萧索:萧条、寂寞的样子。
5. 无能:没有能力,无法胜任工作。
6. 中条:即中条山,位于今山西省南部。
7. 得剑:得到宝剑。这里比喻得到了才华和智慧。
8. 致身:使自身达到某种境地。
9. 绳检:指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10. 肯教:怎么可能让……发生。
11. 世路:指世俗的生活道路。
12. 日兢兢:每天战战兢兢,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因官场失意而选择归隐田园的心境。首句“宦游萧索为无能”道出诗人对自己在官场的失落与无奈,他觉得自己无法适应这种环境,因此选择了离开。次句“移住中条最上层”描绘了诗人在山间寻找心灵的寄托,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求心灵的安宁。接下来的两句“得剑乍如添健仆,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则暗示了诗人摆脱了世俗的束缚,找到了自己内心的自由与宁静。整首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退栖》是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一首隐逸诗。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晚唐时期。在这期间,唐朝国势日渐衰微,政治腐败,战乱频繁。司空图生于书香世家,曾担任朝廷官员。然而,眼见国家颓败、民不聊生,司空图对仕途失去信心,决定辞官回乡,过上隐逸的生活。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林田园之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恬静淡泊的心境。其中,“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一句,展示了作者移居乡村,过上简朴生活的画面;而“秋衣闲煮石,晓杖直寻花”则传达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悠闲与自足。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司空图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独特人生选择,以及他渴望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