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出檀衣赞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出檀衣赞二首 其一
古佛身上衣,佛佛相付授。 慈母爱儿心,针针自成就。 是故吾双峰,自少至白首。 护惜如镜奁,一尘不敢受。 何以出檀名,此时无别虑。 如持油钵行,如蹑独木渡。 永怀毗尼藏,一旦成万古。 纷纷五群众,来观亦顶礼。 平时放逸心,化作额间泚。 将见衣匣前,泚流似江水。 咨尔淮山神,守护当奉职。 无使尘涴侵,无使云润湿。 谛观不敢瞬,心折三叹息。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释德洪(1071-1128),俗姓陈,字觉范,自号寂照居士,又号十方。北宋时期著名诗僧、书画家。 释德洪出生于浙江余杭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古佛身上的衣裳,代代相传。 慈母对子女的爱意,一针一线都饱含心意。 所以我家的双峰,从小到老。 如同珍贵的镜匣,丝毫尘埃都不敢沾染。 何以闻名于外,心中别无他念。 就像手持油钵行走,又如踩在独木上渡河。 永远怀念佛陀的智慧,千古流传。 纷扰世间众人,都来瞻仰膜拜。 放纵的心被感化,化作了额头的汗水。 即将见到衣匣之前,汗水流淌如同江水。 敬告淮山之神,尽职尽责守护。 不要让它受到尘埃玷污,也不要让云彩滋润它。 仔细端详不敢眨眼,内心感动三次叹息。
去完善
释义
1. “古佛身上衣,佛佛相付授”:古代佛教大师传下来的僧袍,代代相传。古佛,指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身上衣,这里指僧袍或袈裟;佛佛,佛教术语,意指历代高僧大德。 2. “慈母爱儿心,针针自成就”:用母亲关爱儿子的心情,一针一线地织就这件僧袍。慈母,指对自己的母亲的尊称;爱儿心,关爱子女的心;针针,指每一针。 3. “是故吾双峰,自少至白首”:因此我继承和发扬了双峰山派的理念,从年少到老年。吾双峰,指南宋禅宗两大流派之一的白云宗和双径宗;自少至白首,指从年轻到年老。 4. “护惜如镜奁,一尘不敢受”:对待这件僧袍就像对待一面明镜一样,一点儿灰尘都不让它沾染上。护惜,指爱护珍惜;镜奁,指镜子盒。 5. “何以出檀名,此时无别虑”:为什么这件僧袍被称为“出檀”呢?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没有别的杂念。出檀,指用檀香木制成的僧袍;无别虑,指没有其他想法。 6. “如持油钵行,如蹑独木渡”:穿着这件僧袍就如同拿着油灯行走在黑夜中,如同踩着独木桥渡过江河。持油钵行,指拿着油灯行走;蹑独木渡,指踩着独木桥渡过江河。 7. “永怀毗尼藏,一旦成万古”:永远怀念佛教的经典,这些经典一旦形成,便能流传万古。永怀,指永远怀念;毗尼藏,佛教术语,意指戒律;一旦,指一旦形成。 8. “纷纷五群众,来观亦顶礼”:众多的信徒纷至沓来,观看这件僧袍并致以最高的敬意。五群众,指佛教的五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和式叉摩那;顶礼,指最崇高的敬礼。 9. “平时放逸心,化作额间泚”:平时的放纵恣意之心,现在却变成了额头上流淌的汗水。放逸,指放纵恣意;泚,指汗水。 10. “将见衣匣前,泚流似江水”:将要看到僧袍的箱子面前,额头上的汗水如同江水流淌。衣匣,指存放僧袍的盒子。 11. “咨尔淮山神,守护当奉职”:敬告淮山之神,保护这件僧袍是你的职责所在。咨尔,指敬告;淮山神,指淮山的山神。 12. “无使尘涴侵,无使云润湿”:不要让灰尘沾染僧袍,也不要让云彩湿润它。无使,指不要让;尘涴侵,指灰尘沾染;云润湿,指云彩湿润。 13. “谛观不敢瞬,心折三叹息”:仔细观看这件僧袍,不敢眨眼,心中感叹不已。谛观,指仔细观看;瞬,指眨眼;心折,指内心受到触动;三叹息,指多次感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出檀衣赞二首·其一》是由南宋诗人释德洪所作。这是一首赞颂“出檀衣”的诗篇,作者通过对古佛身上的衣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母亲慈爱的感激之情。诗中的“出檀衣”象征了佛教的教义和智慧,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还强调了诗人对“母恩”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 诗中“古佛身上衣,佛佛相付授”描述了古佛身上衣的传承过程,象征着佛教教义的传承。而“慈母爱儿心,针针自成就”则表达了诗人对母亲辛勤劳作、关爱子女的感激之情。接下来“是故吾双峰,自少至白首”表现了诗人从年少到老年都始终坚守着佛教信仰,始终心怀感恩之心。 “护惜如镜奁,一尘不敢受”则描述了诗人对待佛教信仰的态度,就像保护珍贵的镜子一样,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信仰,不沾染一丝尘埃。接下来的诗句“如持油钵行,如蹑独木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修行过程中的谨慎和警觉,犹如手持油灯行走在黑暗之中,又如脚踩独木桥渡过险境。 “永怀毗尼藏,一旦成万古”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深深的敬畏之心,认为这些教义将会成为永恒的精神财富。接下来“纷纷五群众,来观亦顶礼”描绘了信徒们前来参拜、顶礼膜拜的景象。诗人最后发出感慨:“咨尔淮山神,守护当奉职。无使尘涴侵,无使云润湿。谛观不敢瞬,心折三叹息。”表达对佛教信仰的坚定执着以及对自己修行道路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出檀衣赞二首 其一》是北宋诗人释德洪的一首山水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89年至1094年之间,即宋哲宗元祐年间。 释德洪(1071-1128),字觉范,自号寂音尊者,俗姓陈,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州)人。他在十六岁时出家为僧,成为宝梵寺的僧人。此后,他游历各地,遍访名山大川,结识了许多文人士大夫。在他的游历过程中,他受到了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影响,开始尝试诗歌创作。他的诗作多以描绘山水风光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在这一时期,北宋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激烈,新旧党争不断。宋哲宗在位期间,新党逐渐崛起,旧党受到打压。释德洪作为一位僧人,虽然远离政治纷争,但他的诗歌创作仍受到了这一时代背景的影响。在这首诗中,他以山水的壮美来表现人生的豁达和超脱,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纷扰的超越。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