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

标题包含
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
扁舟惯听浪淘声,昨天危沙今日平。 唯有江豚吹白浪,夜来还抱石头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蒙叟、绛云老人,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曾任崇祯朝礼部尚书。 钱谦益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钱世扬是一...查看更多
李佳琦Austin
去完善

译文
轻舟早已习惯风浪之声,昨天还是险峻的沙地,今天却已恢复平静。只有江豚还在吹着白浪,到了夜晚,它们又回到了石头城。
李佳琦Austin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扁舟:小船; 2. 刘远公:古人名; 3. 豫章:古地名; 4. 危沙:指波涛汹涌的海浪; 5. 石头城:南京的古称,这里用来泛指古城。
李佳琦Austin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扁舟”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对自己在风浪中度过漫长岁月的理解与感慨。从诗中的描述可以看出,诗人已经习惯了海浪的拍打声,昨天的险恶环境今天变得风平浪静。同时,诗人通过提到江豚吹起的白浪,表达了夜间船只靠近石头城的景象,暗示了船只在夜间行驶的艰辛。整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坚韧和勇气,以及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李佳琦Austin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是一组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古诗,创作于明末清初时期。这个时期,明朝已经衰落,清朝逐渐崛起,社会动荡不安。作者钱谦益,是明朝末年的一位文人,曾任礼部尚书,但在明朝灭亡后,他选择投降清朝,担任了礼部侍郎一职。 在这个特殊时期,钱谦益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江南水乡美景的热爱。在诗中,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如“绿杨深港雨晴时,翠盖轻舟画入微”,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如“客思家山望不真,愁看江水接天痕”。 此外,这组诗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困苦。而清朝崛起后,虽然政治相对稳定,但人民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钱谦益选择了投降清朝,但他也在诗中表现出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新朝的不满。
李佳琦Austin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