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灵乌

标题包含
灵乌
灵乌太多知,庭树久栖寄。 主人闵乌灵,遗食寓仁意。 乌亦感主恩,哑哑动鸣喙。 心知主厌闻,冀主早自计。 大忠易为僇,至灵乃凶类。 折翅会有期,卷舌良自愧。 终当为主鸣,谁与喂羹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俞德邻(1894年-1973年),原名俞明震,字德邻,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和教育家。 早年经历:俞德邻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在1911年参加...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灵动的小鸟聪明机敏,长久地栖息在庭院的树上。 主人怜惜这些可爱的小生命,特意留下食物表达关爱之情。 鸟儿们也感激主人的恩情,欢快地叫着表示谢意。 它们心知主人并不喜欢喧闹,所以希望主人能早日找到自己的安静之地。 过于忠诚往往招致灾难,最聪明的生灵也可能遭遇险恶。 待翅膀受伤的那天到来,只能悔恨当初为何不能沉默是金。 最终还是决定为主人发声,只是这时还有谁会给予美食安慰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灵乌:智慧的乌鸦,这里指能明事理的乌鸦。 2. 太多知:知识丰富。 3. 庭树:院子里的树。 4. 久栖寄:长时间栖息在树上。 5. 主人:诗中乌鸦的主人,这里喻指君主。 6. 闵:忧虑,关心。 7. 遗食:留下食物。 8. 寓仁意:寄托仁爱之意。 9. 哑哑:乌鸦的叫声。 10. 动鸣喙:发出鸣叫。 11. 主厌闻:主人不喜欢听到乌鸦的叫声。 12. 冀:希望。 13. 自计:自己考虑。 14. 大忠:忠诚的人。 15. 易为僇:容易被杀。 16. 至灵:非常聪明。 17. 凶类:不好的事物。 18. 折翅:比喻失去自由或受到压制。 19. 卷舌:闭上嘴巴,不再说话。 20. 自愧:自我羞愧。 21. 为主鸣:为了主人而发声。 22. 喂羹胾:给乌鸦喂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乌雀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于忠诚和真情的赞赏,同时对于真挚的道德情操在现实中的困境,表示了深深的担忧。前半部分描绘了乌雀得到了主人的照顾,也深知感恩,但是它的叫声却被主人厌恶,预示着即使是最真的情感也可能遭受误解。后半部分则更进一步地强调了忠诚和善良可能遭受挫折,但作者最终坚定地认为,无论如何,他都会坚持他的信念,期待有一天能够再次为他所敬爱的人发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乌》是南宋末年诗人俞德邻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78年左右,正值宋元交替之际。其时,金兵入侵,战乱频仍,家国残破,百姓疾苦。俞德邻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士人,深感忧国忧民的责任。他目睹了战乱中民众的苦难,也感受到了朝政的腐朽和无能。 在这段时间里,俞德邻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脱颖而出。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理想,始终关心国家民生,渴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与此同时,南宋末年的社会背景复杂,金兵不断侵犯边境,朝廷却无力抵抗,反而对民众横征暴敛,加重了民众的负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俞德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灵乌》。 在诗中,俞德邻以“灵乌”比喻自己,寓意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勇敢地发出正义的声音,唤醒世人,共同抵抗外敌,恢复国家的安宁。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