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张元吉
时平持论易,世否见才难。
孤柱支颠厦,危船上急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太平盛世中发表见解容易,但在世道昏暗时显露才能却困难。犹如独立支撑大厦的柱子,又像是航行在险峻急流上的小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时平:太平时期。
2. 持论:发表议论。
3. 世否:社会黑暗、不公。
4. 见才:发现人才。
5. 孤柱:单独的柱子;比喻孤立的力量或人物。
6. 支:支撑。
7. 颠厦:即将倒塌的房屋;这里指国家命运。
8. 危船:危险的小船;比喻处境困难的人或事物。
9. 上:经历。
10. 急滩:水流湍急的河滩;这里比喻险恶的环境。
去完善
赏析
《哭张元吉》这首诗是诗人李春叟悼念亡友张元吉之作,通过丰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亡友的哀思与惋惜之情。
首联“时平持论易,世否见才难”,描绘了在太平时期发表言论容易,而在世道艰难的时候发现人才之不易。这里的“持论易”和“见才难”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张元吉生不逢时的遗憾。
颔联“孤柱支颠厦,危船上急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的担忧:张元吉就像是支撑着即将倒塌的房屋的柱子,又像是在险恶的滩头上行驶的船只。这两句将张元吉的才华和命运展现得栩栩如生,更突显出诗人对朋友的忧虑和怀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哭张元吉》是南宋诗人李春叟的一首悼念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年份尚无明确记载。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金兵入侵,战火连绵,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许多文人志士投身于抗金事业,为民族尊严而战。李春叟亦身处这一时代洪流之中,他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与张元吉结为好友。两人共同为国家前途担忧,也为民生疾苦痛心。
张元吉不幸早逝,这使李春叟悲痛不已。怀着深深的哀思和哀悼之情,他挥笔写下了这首《哭张元吉》。在这首诗中,李春叟回忆了与张元吉共度的时光,以及他们为国家、为民众所付出的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好友离世的不舍,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