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丞相兵挫循州诗以迓之
手持兵甲挽天河,铁石心肝尚枕戈。
宾客三千毛遂少,将军百万李陵多。
风波如此子焉往,天道不然人奈何。
岭海书生今已老,天涯无石为君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挥动兵器,划过天空,犹如挽起银河,即使内心坚硬如铁,依然枕戈待旦。
宾客众多中,毛遂这样的英雄很少;百万将军里,像李陵这样的猛将却很多。
人生波折无数,应该何去何从?天意难测,凡人又能如何呢?
岁月匆匆,曾经激情满怀的书生如今已经老去,在这漫长的天涯旅程中,我无法找到一块能为你磨刀的石了。
去完善
释义
1. "手持兵甲":兵甲指的是兵器和盔甲,这里指代武器。
2. "挽天河":挽天河是古代一种说法,表示能够移动银河,形容力量极大。
3. "铁石心肝":比喻坚忍的心性。
4. "枕戈":枕戈待旦的略写,意指时刻准备战斗。
5. "宾客三千毛遂少":这句是引用战国时期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带兵到楚国搬救兵,使赵国得以存活。这里是说李春叟也需要这样的人。
6. "将军百万李陵多":这句是指西汉名将李陵带兵打仗的故事,这里用来和李春叟的自比做对比。
7. "风波如此子焉往":此句是化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句子“《诗》云:‘风马牛不相及也’。” 意思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疏远,没有牵涉到的地方。
8. "天道不然":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天意不同的话,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9. "岭海书生":岭海指的是广东广西等地,书生是指李春叟自己。
10. "天涯无石为君磨":这句诗句是引用了韩愈的《石鼓歌》中的一句诗句“刳肠狗吠园中石,磨刀鱼惊泽畔菱”,意思是即使是天涯海角,也无法找到一块可以磨石的石头来驱除眼前的困难。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李春叟的《文丞相兵挫循州诗以迓之》中,诗人通过对文天祥英勇抗元的描绘,表达了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首联“手持兵甲挽天河,铁石心肝尚枕戈”,形象地描述了文天祥临危不惧、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他手持兵器,仿佛能挽天河之水,展现了他无畏的战斗精神;即使面对困境,他的心如铁石般坚定,时刻枕戈待旦。
颔联“宾客三千毛遂少,将军百万李陵多”,以毛遂和李陵两位历史人物为例,表达了诗人对文天祥忠诚报国的高尚品质以及对元朝侵略者的痛恨。尽管毛遂自荐的故事激励人心,但像毛遂这样的勇者却太少;而像李陵那样被俘后变节的人则太多。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文天祥崇高的气节和坚定信念。
颈联“风波如此子焉往,天道不然人奈何”,揭示了时局的动荡和无法预测的命运。文天祥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勇往直前,展现出坚定的信念和无所畏惧的品质。然而,世事难料,天道无常,诗人以此表达出对英雄遭遇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尾联“岭海书生今已老,天涯无石为君磨”,则流露出诗人在目睹文天祥的伟大事迹后,对自己年老的感慨以及无法亲自参战的痛苦。诗人希望能在天涯海角找到一块石头,为这位民族英雄磨出一片天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文丞相兵挫循州诗以迓之》,是宋代诗人李春叟的作品。诗中的“文丞相”指的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政治家文天祥,他在元军进攻时,力主抗战,但因形势所迫,不幸兵败被俘,最后英勇就义。
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79年,正值南宋末年,中原战乱频仍,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年,文天祥因战事受挫而被俘,被押解至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在这个过程中,李春叟写下了这首诗歌,表达了对抗金英雄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的忧虑。
在创作这段时期,李春叟也经历了诸多人生际遇。他曾任南宋官员,后因战局紧张而辞官回乡。在家乡期间,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唤起人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共同抵抗外敌入侵。
此外,这个时期的背景知识还包括:宋朝末期,蒙古帝国逐渐崛起,并开始对中原地区发动大规模的侵略。在这个过程中,南宋朝廷内部出现了严重的政治腐败和军事失利,导致国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在这个背景下,像文天祥这样的抗金英雄挺身而出,带领人民抵抗外敌入侵,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民族赞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最终未能挽回南宋的覆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