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河沙寺西崖
河沙古寺临江干,山如蜿蜒翠龙蟠。
入门双石踞虎豹,排云万竹森琅玕。
山中有景开屏面,路入西崖羊角转。
一湖横陈白于银,一溪西来浄如练。
僧言此处好结亭,孔方绝交呼不应。
竹阴深中即亭子,风月为户云为櫺。
寄赀录事今岂少,不日诛茅坐林杪。
饭余曳杖一登临,看尽青天没飞鸟。
晚天落日浮湖光,渔舟相连鸿鴈行。
浩歌横笛互相答,底处更欲求潇湘。
荷山对面不盈咫,门前吾家锦江水。
何时亭子高崔嵬,年年钓蓑为此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古老的寺庙位于河流岸边,四周环绕着蜿蜒起伏的山岭,宛如一条绿色的蛟龙。
进门处有两块巨石,它们仿佛老虎和豹子一样守护着寺庙。而在寺庙后面,有一片竹林,枝叶繁茂,犹如一片绿色的世界。
山中有一个美丽的景色,像一幅展开的画卷。沿着山间的小路向西,你会发现一个转弯,就像羊角一样。在那里,你会看到一个银白色的湖泊和一个清澈如练的小溪。
僧人们说这个地方非常适合建造一座凉亭,但我们的钱包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在竹林深处有一座小亭子,它的大门由风月和云朵构成。
这里有很多有钱的游客,他们希望能在这里建一座亭子,但是目前还没有实现。饭后散步来到这里,可以欣赏到天空中没有飞过的鸟儿。
傍晚时分,太阳落山,湖面泛起波光粼粼的光芒,渔船和鸿雁排成一行。此时,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和笛声,让人忘记了身处何处。
对面的荷山距离这里并不远,只有咫尺之遥。门前流淌的是我家门前的锦江水。什么时候能在这个地方修建一座巍峨的亭子,让那些钓鱼的人每年都能来这里呢?
去完善
释义
【词句注释】
1. 河沙寺:寺庙名,位于长江岸边。
2. 江干:江边。
3. 蜿蜒:形容山脉弯弯曲曲的样子。
4. 龙蟠:指山脉如同盘旋的龙。
5. 踞虎豹:指寺庙入口有两块形似虎豹的石头。
6. 琅玕:竹子的一种,质地坚硬。
7. 开屏面:比喻美景犹如孔雀开屏。
8. 羊角转:形容山路曲折盘旋。
9. 白于银:形容湖水像银子一样闪闪发光。
10. 浄如练:形容溪水像白绸一样洁净。
11. 孔方绝交:指金钱买不到美景。孔方,钱;绝交,拒绝往来。
12. 寄赀:资助。
13. 录事:管理钱财的人。
14. 诛茅:砍伐茅草,准备建屋。
15. 饭余曳杖:吃完饭拄着拐杖。
16. 底处:何处,哪里。
17. 浩歌:大声歌唱。
18. 横笛:吹笛子。
19. 互相答:互相应和。
20. 潇湘:指湖南境内著名的湘江。
21. 不盈咫:不到一尺远。
22. 门前吾家锦江水:我家门前就是锦江。
去完善
赏析
《题河沙寺西崖》是一首描绘寺庙周围自然风光的诗,诗人以生花的妙笔勾勒出一幅清丽的画卷。诗的首联写寺庙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山川形势,通过“蜿蜒翠龙蟠”的形象比喻,生动地展现了山势的起伏变化。接着,诗人描述了进入寺庙所见到的景象:“双石踞虎豹”,形象地刻画了两块巨石,仿佛猛兽盘踞;“排云万竹森琅玕”,则描绘了一片繁茂的竹林,如同仙境一般。
诗的颔联转向描写山间的美景,“开门双石踞虎豹,排云万竹森琅玕”两句,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生机盎然的画面。颈联则将视线从山中移到湖面,形象地描绘出湖面的宽阔和平静,以及溪流清澈如练的特点。
在尾联中,诗人设想在这里建造一座亭子,以便在闲暇时欣赏这美丽的景色。然而,因为经济原因,这个愿望暂时无法实现。尽管如此,诗人在最后仍然表达了对此地美景的热爱,并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实现建亭的愿望,让更多的游人前来欣赏这片美丽风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河沙寺西崖》是南宋著名诗人姚勉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后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历史上的南宋王朝正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军事威胁和内部政治腐败的困扰。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姚勉作为一位颇有才华的文人墨客,他在诗词创作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间疾苦的关注。
在《题河沙寺西崖》这首诗中,姚勉通过对河沙寺周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当时南宋社会对宗教信仰的热衷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在这祥和的景象背后,也暗含着诗人对国家时局的担忧和对民族危亡的忧虑。这首诗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倾诉,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