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不寐
宵柝迢迢警睡魔,静思甘分老林坡。
忍胞只有嵇康嬾,扣角曾无宁戚歌。
不起妄心思世事,只将闲意养天和。
时人休说长生术,学著长生事转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晚的钟声悠扬唤起沉睡的心灵,静谧之中享受在山野度过的时光。
忍耐如同嵇康般慵懒的生活,虽然未曾高歌却也能抚慰心灵。
抛开心中的杂念,用闲暇的心神养护内心的平和。
世人不要议论长生的方法,因为追寻永生的人往往面临着更多纷扰。
去完善
释义
1. 宵柝(xiāo tuò):即更柝,夜间报更的梆子声。
2. 起:发生的意思。
3. 妄心:佛教用语,指世人追求名利等欲望之心。
4. 和:和谐,此处指身心平和的状态。
5. 时人:现在的人。
6. 学著:学习、效仿。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冬夜不寐”,诗人姜特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难以入睡的情景。在漫长的冬夜里,诗人心境宁静,对人生有了深刻的反思。首联写景,诗人以“宵柝迢迢警睡魔”一句展现了夜晚的寂静与寒冷,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辗转难眠的状态。颔联则借用了嵇康和宁戚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既渴望闲适生活,又希望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的愿望。颈联中,诗人劝诫自己不要过多地考虑世俗之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尾联则表现了诗人对于长生不老的态度,认为人们不必过分追求长寿之道,而应该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冬夜不寐》是南宋诗人姜特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75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国内政治局势较为稳定。然而北方金国不断南侵,人民生活在战乱与动荡之中。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姜特立已经年逾古稀,他早年曾出任临安府教授、太常博士等职,但因直言敢谏,受到朝中权臣的排挤,被贬谪多年。虽然他的晚年生活颇为安定,但他的心中仍然忧虑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在诗中表达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
此外,在诗中所描绘的冬夜景象,也反映了当时南宋时期的生活环境和气候特征。南方的冬天相对温暖,但湿冷的气候仍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而这种恶劣的天气环境,更增强了诗人对国家和民众处境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