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黄君

标题包含
赠黄君
君见雪山谭晦庵,晦庵南北隔山川。 有命归来如二老,不然隠去自三贤。 晦庵今年登五十,鬓华未改目光力。 徘徊吴楚已多年,晦庵不急苍生急。 君行车马衣冠衢,亦有晦庵相似无。 君臣庆会第一格,晦庵何日何时须。 横渠虽没尚可作,平生此事喜商略。 君当长跪问横渠,子细平章句教错。 大江朔风多涌波,上江下江且婆娑。 古时贤士一时有,奈此庚辛甲乙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质(1035年-1112年),字景文,号雪山,北宋著名文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 王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并未取得功名。后来,他被任命为地方官员,历任知县、通判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你在雪山上与晦庵相见,但晦庵却身处南北的山川之间。 有命令让他回来,就像两位老人一样,否则就隐居山林,成了三位贤人。 今年晦庵已经五十岁了,头发花白,但眼神依旧锐利。他在吴楚地区徘徊多年了,虽然他自己并不着急,但他的心意却让天下百姓感到焦虑。 你在车水马龙的路上行走,也有着和晦庵相似的特质。你一直在努力寻求与君主共同庆祝的美好境界,但是不知道晦庵什么时候能够实现。 横渠虽然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依然可以发挥作用。你平生的愿望就是喜欢与他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你应该恭敬地向横渠请教,仔细品味那些教诲是否有误。 大江北面的朔风经常涌起波涛,而上江和下江也在这波涛中摇曳不定。古时的贤人曾经在一起,但现在却无法面对这混乱的局面。
去完善
释义
1. 雪山:四川雪山东南的草坝地区,是南宋学者胡文定公和程颐讲学之地,用以比喻学问高深的地方。 2. 谭晦庵:晦庵,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字。谭晦庵指谈论朱熹的学说。 3. 二老:指孔子和老子,此处借指孔子和朱熹。 4. 三贤:指儒家历史上的三位著名学者,此处具体所指不明。 5. 今年:指诗中的那一年,即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年份。 6. 鬓华:形容头发变白。 7. 目光力:眼力。 8. 徘徊:在某个地方来回走动,此处指游历各地。 9. 吴楚:泛指江南地区。 10. 不急:不急于求成。 11. 苍生:百姓。 12. 车马衣冠衢:指京城大道,此处借指朝廷。 13. 相似无:指与晦庵相仿的人。 14. 君臣庆会:皇帝与大臣共享喜庆之事。 15. 第一格:最高规格。 16. 何时须:什么时候需要。 17. 横渠: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字,陕西眉县人,曾任崇文院校书,官至同知谏院。 18. 可作:还可被人称道。 19. 平生:一生。 20. 商略:讨论,研究。 21. 大江:长江。 22. 朔风:北风。 23. 涌波:波浪翻涌。 24. 上江:长江上游地区。 25. 下江:长江下游地区。 26. 婆娑:起舞的样子。 27. 一时有:一时间同时出现。 28. 奈此:无奈于此。 29. 庚辛甲乙:古代天文学中表示季节的术语,此处借指世事无常。
去完善
赏析
《赠黄君》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黄君的关切之情和对先贤的敬仰之心。诗中首先提到“雪山谭晦庵”,这是一个比喻,表示在险峻的环境中,依然有人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这里的“晦庵”是指宋代理学家朱熹,他在世时曾倡导过儒家的教育理念,并与陆九渊等人在学术上有过交流与争鸣。 接着诗人以“南北隔山川”来形容两位伟大思想家之间的差距,强调他们各自的独立性与差异性。然后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敬佩之意:“有命归来如二老,不然隐去自三贤”,认为他们的学识和智慧值得人们学习和传承。 在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到了“晦庵今年登五十,鬓华未改目光力”,表达了朱熹虽然年岁渐长,但依旧精神矍铄、志存高远。同时指出“晦庵不急苍生急”,批评了朱熹过于关注学术问题,而忽略了民生疾苦的现实问题。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借用对比的手法,描绘了黄君的形象以及两人的关系:“君行车马衣冠衢,亦有晦庵相似无”,暗示两人之间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差异。“君臣庆会第一格,晦庵何日何时须”则表达了对黄君未来命运的关心,希望他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横渠虽没尚可作,平生此事喜商略”则是对张载(字横渠)的怀念之情,并表示希望黄君能像张载一样,成为一位有着深厚学问和教育思想的学者。 最后,诗人用“大江朔风多涌波,上江下江且婆娑。古时贤士一时有,奈此庚辛甲乙何”来表达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黄君的期许和鼓励。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优美,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修养,又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黄君》是南宋著名诗人王质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公元1165年。这首古诗通过对黄山君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在公元1165年,也就是南宋孝宗年间,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抒发自己的情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王质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才华横溢,诗名远播,与当时的陆游、杨万里等人并称“中兴四大诗人”。 在这个特殊时期,王质的人生际遇也颇为曲折。他曾担任官职,但因为直言敢谏,触怒了权臣,最终被贬谪到地方。虽然仕途不顺,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依然坚持写诗作文,关注民生疾苦。这首《赠黄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真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和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