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友辞 鵁鶄
鵁鶄,鵁鶄,嗢咽秋水溞秋声。石树𧥄𧥄崖棱棱,蹋蘋蹴藻轻轻行。哺儿饥,诲儿痴,淋渗离褷相挟飞。呜呼此友兮常相存,溪子通知鱼鸟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池塘边的绿头鸭,
啊呀这美丽秋水真如歌。
在石头和树木的悬崖边,
我们踩着水面轻轻行走。
饿了找食物,
闲了教育小孩。
水花飞溅,大家紧紧相随。
啊,这样的朋友,
我们永远不分离。
小溪流都知道我们的心意,
就像鸟儿和水里的鱼一样亲密无间。
去完善
释义
1. 水友辞:是一首描绘水鸟生活情景的诗。
2. 鵁鶄:水鸟名,也被称为“秧鸡”。
3. 嗢咽:即咿哑之声,此处形容鸟儿叫声。
4. 秋水:秋天的水面。
5. 溞秋声:形容秋天的声音。
6. 石树:石头和水草组成的景观。
7. 𧥄𧥄:象声词,模仿风吹过石树的响声。
8. 崖棱棱:山崖陡峭的样子。
9. 蹋蘋:踏在浮萍上。
10. 蹴藻:踩在水草上。
11. 轻轻行:轻手轻脚地行走。
12. 哺儿饥:喂哺孩子解除饥饿。
13. 诲儿痴:教育孩子防止愚蠢行为。
14. 淋渗离褷:雨中的羽毛湿润的形态。
15. 相挟飞:共同飞行。
16. 溪子:住在溪边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水友辞 鵁鶄》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水中仙子鵁鶄的优美姿态及其生灵间的亲情互动。诗人首先用“呜咽秋水”的比喻来形容鵁鶄之音,传达出它们在水中的畅快和自由,以及传递出一种秋意盎然、秋声渐近的气氛。接下来的“石树𧥄𧥄崖棱棱,蹋蘋蹴藻轻轻行”是对它们在水中欢快游动的具体描绘,形象生动,凸显了其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随后“哺儿饥,诲儿痴,淋渗离褷相挟飞”则展示了它们在抚育下一代时的专注、关爱和情感投入,形象地描绘了亲情的温暖及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最后“呜呼此友兮常相存,溪子通知鱼鸟心”感叹这种真挚的情感,即使跨越物种界限也能被理解,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情感的敬意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整首诗歌在描绘生态场景的同时也展示了对生命的感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文情怀和生态观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友辞 鵁鶄》是南宋诗人王质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对鵁鶄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诗人王质的生活背景。王质是南宋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生活时代正处于南宋末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的时代。王质曾在朝为官,后因不满时政而辞官回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水友辞 鵁鶄》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是在南宋末年创作的,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政权即将灭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鵁鶄这一美丽的生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在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王质却能保持一颗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这充分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
综上所述,《水友辞 鵁鶄》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末年,一个政治腐败、战乱频繁的时代。在这个时期,诗人王质因为对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创作了这首咏物诗。这首诗通过对鵁鶄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