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襄阳杨侍郎三丈
茫茫天地间,万象森纷罗。
迺眷蜀三川,神气尤雄豪。
一川发于岷,一川分于洮。
一川启母来,其名为江沱。
洮江得三陈,经纶参夔皋。
协心裨兴运,庙社遗勋劳。
岷江得两苏,议论丘与轲。
只今元祐碑,辉华万丈高。
沱江当其中,弥漫而委佗。
中兴得五杨,其三真英髦。
绵州号魁磊,射策登巍科。
嘉谟洊入告,旋进旋蹉跎。
南部最逸才,气欲星斗摩。
遗墨数千言,往往皆离骚。
惜哉天下士,中道迷山阿。
三丈宽宇量,中立而不它。
事业照锦屏,文章烂岷峨。
缩手不近前,三年淹礼曹。
翻然念乡舍,屡乞分旌旄。
天子勉从之,出镇姑养疴。
荆南古都会,十万雄干戈。
闭阁阅诗书,人物如春和。
襄阳控敌冲,铁骑连两河。
抚之以仁义,敌人不敢过。
如闻九天上,屡欲书归禾。
生人政云霓,如何久婆娑。
一嘿了万事,明哲中自韬。
造次颠沛间,超然完所操。
缙绅岂不愿,广厦陪赓歌。
吹嘘元气回,汇征如拔茅。
正生沱江滨,饮啄同一波。
辛勤事学问,如琢磨切磋。
大不遗泰山,小不遗秋毫。
古今靡不该,上下靡不包。
动静极根源,万物无所逃。
中心如金石,困折亦已多。
常忧辱此江,而为江神呵。
行李弥域中,皇皇莫一遭。
扁舟复东来,欲见空神交。
引领写胸臆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浩瀚无边的世界中,各种事物都纷繁复杂地存在着。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巴蜀之地,那里充满了雄伟的气概。三条河流分别源自岷山、洮水和长江,它们的源头各异,却都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丰富的资源。
洮水和长江孕育了众多贤能之人,他们在朝廷上为国家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其中有三位伟人——他们共同协助国家治理,使国家繁荣昌盛。在岷江畔则有两位伟大的文人,他们的言论犹如熠熠生辉的北斗星,流传千古。如今元祐年间的丰碑依然闪耀着万丈光辉。
沱江河则孕育了五位杰出的英才,其中三位更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分别在绵州大放光彩,用智慧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他们之中,有两位壮志难酬的天才却英年早逝。他们的才华如同璀璨的星辰,留下了千余言的诗篇。遗憾的是,他们未能继续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便埋骨青山之间。
第三位伟人胸怀宽阔,一直坚守自己的原则。他在政治和文学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堪称一代英豪。他曾被迫离开自己的岗位,但又因民众的需求重返沙场。在荆南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他指挥战斗,将士兵训练得如春日的和风般和谐相处。在襄阳这个军事要地,他用仁爱之心安抚敌军,使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
在他的治理下,民生得到了改善,仿佛拨开了乌云重见天日。虽然许多人为他惋惜,但他依然坚定地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当他离世之后,人们为他修建了宏伟的陵墓,以此寄托对他的无尽思念。
在这里,我们向那些为民请命的仁人志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愿他们的精神永远照亮后人前进的道路,激励我们为了国家的强盛而奋斗不息。
去完善
释义
寄襄阳杨侍郎三丈注释:
1. 襄陽:古代地名,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2. 杨侍郎:指杨慎,明代文学家,曾任侍郎。
3. 三丈:尊称他人的敬语。
4. 岷江:长江上游支流,位于四川北部。
5. 洮江:黄河上游支流,位于甘肃西南部。
6. 江沱:古代水名,位于四川省南部。
7. 三陈:指北宋三位著名的文人陈彭年、陈抟和陈恪。
8. 夔皋:指舜的两位贤臣夔和皋陶。
9. 元祐碑:北宋时期元祐年间立的纪念碑。
10. 丘与轲:指孔子弟子子丘和孟子。
11. 五杨:指宋代五位名叫杨的人,这里指三位杰出的文人。
12. 绵州:古代地名,位于四川省中部。
13. 魁磊:形容人杰出而有才华。
14. 射策登巍科:通过考试获得功名。
15. 嘉谟洊入告:提出有益的建议。
16. 中兴:国家在动乱后恢复兴盛的时期。
17. 南部:指杨慎所在的南方地区。
18. 星斗摩:形容人的才华横溢。
19.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20. 山阿:山岳,这里指隐居之地。
21. 宽宇量:胸怀宽广。
22. 中立而不它:保持中立立场。
23. 事业照锦屏:形容事业辉煌。
24. 文章烂岷峨:形容文章才华横溢。
25. 礼曹:古代官职名,负责礼仪之事。
26. 旌旄:古代用旗帜标识军队。
27. 荆州:古代地名,位于湖北中南部。
28. 两河:指河南河北。
29. 广厦陪赓歌:在宏伟的建筑中共同歌颂。
30. 汇征如拔茅:形容人才汇聚。
31. 如琢如磨:形容刻苦学习。
32. 大不遗泰山:形容心胸宽广。
33. 小不遗秋毫:形容观察入微。
34. 广域:广大的领域。
35. 皇皇:形容心情激动。
36. 扁舟复东来:驾着小船再次东行。
37. 引领:抬头仰望。
38. 胸臆:内心的想法。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三位襄阳杨侍郎的赞美和敬仰之情。首联描绘了广阔无垠的天地间,万象纷呈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深沉、广阔的基调。接下来四联分别介绍了四川的三条河流——岷江、洮江和江沱,以及各自孕育出的杰出人物,如三陈(陈抟、陈抟、陈抟)、两苏(苏轼、苏洵)和五杨(指五位杨侍郎)等,展现了四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间部分通过对五位杨侍郎的描述,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之情。他们有的学识渊博,有的才华横溢,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令诗人感到惋惜。然而,这三位杨侍郎仍能以宽阔的胸怀和坚韧的精神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令人敬佩。
最后六联则表达了诗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坚持学习、追求真理的决心。他希望自己能够像五位杨侍郎一样,在困境中保持高尚的品质,用自己的学识和行动去影响他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襄阳杨侍郎三丈》是宋代诗人度正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宋徽宗年间(公元1100-1126年)。在这段时间里,度正经历了科举失利、仕途不顺等人生波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努力在文学和道德修养方面不断提高自己。
这一时期的宋代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政治斗争激烈,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度正一方面关注国家局势,另一方面也渴望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愿望并未实现。
在这首诗中,度正表达了对友人杨侍郎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他以优美的诗句描绘出襄阳的美景,以此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