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考遂宁补试锁宿在学戏题一绝
壮士缚鸡聊尔耳,小儿相鼎竟何如。
眼前万事不堪说,惟有秋风解得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英勇之士轻松束缚住小鸡,就如同儿戏一般;小孩子互相攀比谁炖的汤更美味。现在这些事情都无法谈论了,只有秋风吹过能够理解其中的无奈。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兼:同时负责两项工作。
2. 考:考试。
3. 遂宁市:四川省地级市。
4. 补试:补考。
5. 锁宿:指考试当天居住在学馆中,不能外出。
6. 在学戏:在学校举办的戏剧表演活动。
7. 一绝:一首诗。
8. 壮士缚鸡:比喻轻而易举的事情。
9. 聊尔耳:方言,表示轻松平常的意思。
10. 小儿相鼎:指小孩子之间的竞争。
11. 何如:如何,怎么样。
12. 眼前:当前。
13. 万事:所有事情。
14. 不堪说:无法形容。
15. 惟有:只有。
16. 秋风:秋天的风。
17. 解得渠:理解它们。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兼考遂宁补试锁宿在学戏题一绝”,其中含有多重隐喻和象征,表达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世事的洞察。首句“壮士缚鸡聊尔耳”,以壮士缚鸡这一现象,寓意豪杰英雄的才能受到束缚,难以施展抱负;次句“小儿相鼎竟何如”则借用小孩比赛煮鼎的现象,讽刺朝中权臣争权夺利的丑态。第三句“眼前万事不堪说”,表明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无奈。最后一句“惟有秋风解得渠”,意味着只有秋风能理解这一切,寓示人生无常、岁月无情。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智慧,以及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兼考遂宁补试锁宿在学戏题一绝》是南宋时期著名文人度正的一首佳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74年左右,正值南宋孝宗皇帝统治时期。当时金国时常侵扰南宋边境,使得民生困苦,百姓疾苦。
在这样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度正的人生际遇也颇不平静。他曾在科举考试中落第,但却凭借着自己的才学受到了孝宗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遂宁府的考官。然而,这次考试的过程并不顺利,因为金国的入侵,考试被迫中断。这使得度正在这段时期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度正在此次补试期间,与其他考官一起被锁宿在学戏,这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民间疾苦,对时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民生困苦的忧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犀利的笔锋,展现了度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独特人生经历和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