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 其一
回鴈峰前醉眼醒,卧看波影蘸空青。
起来一笛春风晚,万里无云月满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回雁峰前我醉意醒来,躺著观看波光倒映在天空中。起身吹奏一曲,春风抚面,晚上万里无云,月亮照亮了整个湖面。
去完善
释义
1. "回鴈峰":指位于湖南的衡山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古人认为大雁南飞至此会转向北飞,因此称为“回雁”。
2. "卧看波影蘸空青":表示躺着看湖面上倒映的天空和山色。其中"蘸空青"是指湖水倒映天空的山色。
3. "一笛春风晚":这里"一笛"指的是一首曲子或者一支笛子,"春风晚"则意为春天晚上吹来的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南归途中经过莹中南归至衡阳的所见所感。诗人以回鴈峰为背景,展现了酒后的清醒与醉意。他静静地观察着水波荡漾的美景,仿佛将天空的颜色融入其中。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起身吹奏起笛子,夜晚的春风扑面而来,此时万里无云的夜空映衬下,月色洒满了河岸,宁静而美丽。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又展示了沿途风光的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莹中南归至衡阳作六首寄之 其一》,是宋朝诗人释德洪(又称石门禅师)的一首抒怀诗。释德洪生于北宋时期,此时国家富强,文化繁荣,禅宗教派兴起并蓬勃发展。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在宋朝初期,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湖湘一带,文人墨客辈出。释德洪曾在南岳衡山附近的寺庙修行,期间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首诗正是为他的一位名叫莹中的朋友所作。当时,释德洪因故离开衡山南归,行至衡阳时写下这六首诗,寄托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在宋朝,禅宗哲学思想影响深远,许多文人士大夫热衷于佛学研究,甚至出家为僧。释德洪作为一位著名的禅宗诗僧,他的诗歌作品既有深厚的宗教哲理,又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这首诗通过描绘故乡的美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