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发西安

标题包含
发西安
终南云物送征鞍,回首西京渐渺漫。驴背小诗吟杜曲,酒边短烛话长安。百年上策还乡好,万里浮名行路难。此际故园应忆我,荒鸡残月五更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问陶(1780-1841),字仲冶,号船山,清代四川遂宁人。他是清代杰出的诗人、书法家和书画评论家。 1. 早年经历: 张问陶自幼聪颖过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科进士及第。后任翰林院检讨...查看更多
mingyidaofei
去完善

译文
在终南山的云彩中送别友人登程远去,回头望向远方的长安城,逐渐消失在视野中。骑在驴背上,低声吟唱着杜曲的诗篇,喝酒时依偎在烛光旁谈起古都长安的故事。回到故乡才是最好的选择,追求功名犹如路途坎坷。此时此刻,故乡的人儿或许正思念着我,凌晨五点的残月和昏鸡带来一丝寒意。
mingyidaofei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发:启程出发。 2. 西安:古都城市,位于陕西省中部,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3. 终南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是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 4. 西京:指西安,古代称为“西京”,与东京洛阳相对。 5. 驴背小诗吟杜曲:暗含唐代诗人杜甫曾在长安的杜曲地区生活过,这里用杜曲代指长安城。 6. 百年上策还乡好:意思是功成名就回到家乡是最好的选择。 7. 万里浮名行路难:指旅途艰辛,追求名利不易。 8. 荒鸡残月五更寒:形容凌晨时分鸡叫天亮时的寒冷景象,借以烘托思乡之情。
mingyidaofei
去完善
赏析
《发西安》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一首描绘离别长安时情景的诗。首联以“终南云物送征鞍”写出即将离别的场景,回望长安,渐行渐远。颔联“驴背小诗吟杜曲,酒边短烛话长安”则表现出作者在离开前,仍然沉浸在长安的人文情怀中,借驴背上的诗篇表达对杜曲的留恋,而酒边的短烛则象征与长安的告别。颈联“百年上策还乡好,万里浮名行路难”既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也反映出人生路途的艰难和短暂。尾联以“荒鸡残月五更寒”勾勒出旅途中孤独、艰辛的画面,同时也暗示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长安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mingyidaofei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发西安》是清代诗人张问陶所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乾隆末年,此时张问陶正值壮年,经历了科举失利、家人病故等人生波折。在时代背景方面,当时正处于清王朝的鼎盛时期,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社会矛盾的积累,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在这个背景下,张问陶选择离开家乡,前往西安谋求发展。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张问陶一方面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担忧。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故乡山水、风土人情的回忆,张问陶展现了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mingyidaofei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