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湖道中
风迥五两月逢三,双桨平拖水蔚蓝。
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微风轻拂,月儿升起在天空,水面平静如蓝。满眼的桃花与翠柳,美丽如画,仿佛是江南水乡的一幅风景图。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阳湖:古县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一带。
2. 风迥五两月逢三:形容湖面宽广,风力适中,月亮明朗。五两,指风力;月逢三,指月光。
3. 双桨平拖水蔚蓝:形容船桨划过水面,呈现出一片蔚蓝的景色。
4. 百分桃花千分柳:形容江南春天的美景。
5. 冶红妖翠:形容鲜艳的花朵和翠绿的枝叶。
6. 画江南:描绘江南的美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阳湖的美丽景色和诗意生活。首句“风迥五两月逢三”,写出了湖面宽阔、碧波荡漾的景致。第二句“双桨平拖水蔚蓝”,以平拖的水面来形容湖水之平静,又暗示着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接下来的“百分桃花千分柳,冶红妖翠画江南”,色彩斑斓的桃花与杨柳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全诗既表现出江南春景的生机勃勃,又展现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与宁静。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阳湖道中》是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所作。这一年,张问陶刚满28岁,风华正茂。他因学业成绩出众,被选为拔贡,前往京城参加会试。
当时正值乾隆盛世,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然而,表面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在科举考试中,士子们为了求取功名,拼命追求名利,导致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张问陶身处其中,深感忧虑。
《阳湖道中》这首诗正是张问陶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他以游历阳湖为契机,抒发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诗中描绘了阳湖道中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深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