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后登李氏寓楼望月
落拓江湖载酒行,高楼灯火动严更。春如短梦花无语,潮涌寒光月有声。芳树远迷三楚阔,乱山斜抱一川明。谢郎今夜思千里,歌响临风赋未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广阔的江湖中肆意游荡,喝着自己的酒,听着夜空中传来钟鸣之声。春天犹如短暂的美梦,花朵默默不语,只有潮水在月光下涌动着寒冷的波光。远方的花树在夜空中显得模糊,那座山却似乎要把这明亮的月光揽入怀中。而此刻,那位叫谢郎的人却在远方的夜色中思念着千里之外的你,尽管歌曲已经响起,但他还没有完成那首词。

去完善
释义
1. 落拓江湖:意指生活困苦但又不失尊严。落拓,指失意、不顺利。
2. 载酒行:一边走一边喝酒。
3. 严更:古代夜间的戒严时间。
4. 春如短梦:春天的美好时光像短暂的梦境。
5. 潮涌寒光:月光映照在江面上,波光粼粼。
6. 芳树远迷三楚阔:远方的花朵使人迷失在三楚之地。
7. 三楚,古地区名,战国时秦灭楚,分其地为三,即西楚、东楚、南楚。
8. 乱山斜抱一川明:群山环绕,一片明亮。
9. 谢郎:指南朝诗人谢眺。
10. 歌响临风赋未成:歌曲的旋律在风中飘荡,却尚未完成诗歌的创作。

去完善
赏析
《醉后登李氏寓楼望月》是一首描绘夜景与诗人情怀的七律诗。首联写诗人漂泊江湖饮酒行吟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洒脱不羁的形象。颔联用"春如短梦"和"潮涌寒光"两个生动而富有寓意的比喻,呈现出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既抒发了对春天的感慨,又揭示了月光下江潮汹涌的景象。颈联则通过"芳树远迷三楚阔"和"乱山斜抱一川明"的描绘,展示出空间的辽阔与夜景的壮丽,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尾联以"谢郎今夜思千里"为契机,表达出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通过对"歌响临风赋未成"的描述,流露出一种激情未尽、壮志未酬的情感,使整首诗在富有意境的描绘中融入深沉的人生哲理。总的来说,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又有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醉后登李氏寓楼望月》是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抒怀诗。此诗约作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左右,时年张问陶正值不惑之年。这一年间,他因科场失利,未能金榜题名,心中郁结难以释怀,因此常常借酒消愁。然而在这首诗歌中,虽然主题较为深沉,但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手法,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心中的孤独和无奈之情。
当时,清朝正处于乾嘉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士子们的精神世界却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一方面他们渴望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光耀门楣;另一方面却又对科举制度的束缚感到反感,追求个性和自由。这种矛盾的心态在张问陶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首诗歌通过对醉后赏月这一情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彷徨。在这首诗中,月光、酒香与诗人的情感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而张问陶则通过这一画面,向世人传达了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坚韧和不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