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杂咏 其二
赐酒争怜塞上酥,销魂一斛旧明珠。不知清艳楼东赋,敌得《霓裳》小序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把酒劝君尝那塞上的酥油,令人销魂的酒壶里装满了旧日的明珠。不知道那美丽的楼东赋是否能比得上《霓裳羽衣曲》的小序呢?

去完善
释义
1. 赐酒:这里指汉武帝将葡萄移植到中原。
2. 塞上酥:此处指的是西域产的葡萄酒。
3. 销魂一斛旧明珠:形容曾经喝过的一斛美酒如同失去光彩的明珠,喻指往事如梦。
4. 清艳楼东赋:借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意,这里的“楼东”指的是骊山华清宫。
5. 敌得《霓裳》小序无:形容上述的《楼东赋》是否能够与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曲》相媲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骊山的景色以及诗人对此景的感慨。前两句通过“赐酒争怜塞上酥”和“销魂一斛旧明珠”来展现骊山的美与醇酒之美。后两句则提及了古代的诗歌创作,以“清艳楼东赋”和“《霓裳》小序无?”来表达诗人的感想和对骊山的赞叹。整首诗将古代与现代、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令人感叹不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骊山杂咏 其二》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一首五言绝句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这一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社会繁荣稳定,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张问陶在乾隆年间的生活经历颇为丰富。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成年后,他参加了科举考试,虽然屡试不中,但并未放弃对文学的追求。在人生道路上,他曾多次遭遇挫折,但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现实生活有着深刻的体会,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乾隆年间,清朝的国力达到顶峰,但同时也有许多社会问题逐渐显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问陶的诗歌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他的《骊山杂咏》系列诗作,通过描绘骊山周围的景色和人物,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民间风情和社会现实。
总之,《骊山杂咏 其二》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张问陶在此时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