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煎茶坪题壁 其一

标题包含
煎茶坪题壁 其一
子规不作去年声,猿鸟都萦故国情。清浊泉流如有意,高低山色总无名。人从虎豹丛中健,天在峰峦缺处明。一笑云林归便得,向来烟景又谁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问陶(1780-1841),字仲冶,号船山,清代四川遂宁人。他是清代杰出的诗人、书法家和书画评论家。 1. 早年经历: 张问陶自幼聪颖过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科进士及第。后任翰林院检讨...查看更多
小徐
去完善

译文
杜鹃啼鸣不再是去年的声音,山中的猿猴和鸟儿都萦绕着思乡之情。清澈与浑浊的泉水仿佛有意地流淌,而高山峻岭却并无名字。人们在虎豹丛中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天空在峰峦之间显得明亮。微笑着回归山林,原本的风景并无相争。
小徐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子规:杜鹃鸟的别称。 2.故国:指作者所属的祖国。 3.清浊泉流:这里指的是流水。 4.虎豹丛中:形容环境险恶。 5.云林:泛指山林,这里借指理想的生活场所。 6.烟景:烟雾迷蒙的景色。
小徐
去完善
赏析
《煎茶坪题壁 其一》以超脱的视角展现了一幅自然景象,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广阔与豁达。诗人通过对子规、猿鸟、泉水、山色等元素的描绘,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清浊泉流如有意,高低山色总无名”展现了自然界生命的力量与自然之美,体现出诗人对生命现象的独特理解。 诗人还巧妙地将人与虎豹并列,暗示着生活中的艰辛与挑战,但通过“天在峰峦缺处明”展现出人生价值并非与困难成正比,而是在战胜困境后的美好愿景。最后两句则表明了诗人追求自由、云林、以及内心宁静的态度。整首诗在渲染自然美的同时,也在探讨人生的哲理,读来令人深思。
小徐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煎茶坪题壁 其一》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795年,正值清朝乾隆年间。这一时期,中国历经了康乾盛世的繁荣,但同时官僚腐败、民众疾苦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这个特殊时期,张问陶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歌的主要灵感来源。他的生活经历了由官至平民的转变,对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于民间生活的艰辛以及社会矛盾有了更深的感触。 在诗中,张问陶以煎茶坪为引子,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百姓生活和时代变迁的画面。他以茶为载体,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以及对清政府的不满。同时,他也对当时的社会风貌进行了反思,呼吁人们要关注民生问题,关心国家的命运。
小徐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