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日丁未,此日自成都到家
去岁还家逢腊日,今年腊日远思家。兄酬弟劝情如昨,物换星移事可嗟。旅食一瓯怜佛粥,乡心万里入梅花。长宵归梦分明极,社酒村灯笑语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去年回家正好碰上了腊八节,今年的腊八节却让我更加思念家乡。哥哥弟弟和我相互敬酒鼓励的情谊一如往昔,但世事沧桑让人感慨万分。独自在异乡吃一碗粥,不禁怜惜起那温暖的佛陀恩赐;心中有千万里的乡愁,就像看到那满地的梅花。在漫漫的长夜中,我做了回家的梦,梦回故乡,那些村庄的酒肆、明亮的灯火、笑语欢声仿佛就在眼前。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成都:四川省省会,自古为西南重镇,有“天府之国”的美誉。2. 家:此处指诗人的故乡。3. 兄酬弟劝:形容兄弟之间互相敬酒应酬的情景。4. 情如昨:情感如同往昔一样浓厚。5. 物换星移:形容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6. 可嗟:令人叹息。7. 旅食:在外地谋生,这里指诗人离家在外的生活。8. 瓯:小碗。9. 怜佛粥:对僧侣们施舍的粥表示同情。10. 乡心:思念家乡的心情。11. 梅花:这里指家乡的风景。12. 长宵:漫长的夜晚。13. 归梦:回到家乡的梦想。14. 分明:清晰明了。15. 极:达到极致。16. 社酒:社日时所饮的酒。17. 村灯:乡村里的灯光。18. 笑语哗:众人欢笑喧哗的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时光荏苒、人事变迁为主题,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的“腊八”,表现出游子离家后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生活的怀念。
首联“去岁还家逢腊日,今年腊日远思家”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度过腊八的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思念家乡的情感。颔联“兄酬弟劝情如昨,物换星移事可嗟”写出在异地他乡面对节日时,想起故乡中亲人好友之间的情谊和交流,心中不禁生出感慨,岁月如梭,世事变化无常。
颈联“旅食一瓯怜佛粥,乡心万里入梅花”描绘了诗人身处异地,看到传统节日的食品,心中却浮现出故乡的场景,表达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尾联“长宵归梦分明极,社酒村灯笑语哗”则想象在梦中回到故乡,感受到那份热闹与欢乐,抒发了游子内心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腊八日丁未,此日自成都到家》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家多年,在腊八这一天从成都回到家乡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归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感慨。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此时正值国家繁荣昌盛时期。然而,这个时期的诗歌创作也面临着形式化和空洞化的趋势,张问陶作为一代才子,他的诗歌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而独树一帜。
在这段时间里,张问陶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曾多次游历全国各地,见识广博,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然而,他的一生也并非一帆风顺,曾历经坎坷,遭遇过许多人生挫折。这些经历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探讨,从而使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乾隆年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然而,随着国力的强盛,也暴露出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官场腐败、贫富差距加大等。这些问题在张问陶的诗歌中也有所反映,他通过对现实的深刻剖析,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