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标题包含
槐黄满地午阴迟,耐尽炎凉代序时。吟苦每邀秋士和,心清难语夏虫知。遍依碧树终无定,强伴金貂恐未宜。一枕故园风露冷,平芜落叶怅归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问陶(1780-1841),字仲冶,号船山,清代四川遂宁人。他是清代杰出的诗人、书法家和书画评论家。 1. 早年经历: 张问陶自幼聪颖过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科进士及第。后任翰林院检讨...查看更多
Sweet_dancy
去完善

译文
遍地槐花金黄的时节,午后阳光依然炎热且漫长。我们在这交替的季节中静静等待,承受着温度的冷热变化。诗人因痛苦而吟咏,邀请秋天的人们共同品味;内心清静却无法向夏天的虫子述说。树荫下尽管安宁,终究无法安定,与权贵为伴但总觉得不合适。故乡的风露让枕边倍感冰凉,望着荒芜的原野和落叶,惆怅地等待着归期。
Sweet_dancy
去完善
释义
《蝉》:这是一首描述蝉的诗。 1. 槐黄满地午阴迟:此句描绘了夏日阳光炽烈,金黄色的槐花满地的场景,“午阴”指夏日的阴凉处。 2. 耐尽炎凉代序时:这句表示蝉在夏天忍耐炎热,冬天忍受寒冷,度过了四季轮回的时光。 3. 吟苦每邀秋士和:意指蝉的鸣叫唤起了秋天的情绪,让那些听到的人产生共鸣。 4. 心清难语夏虫知:这里的“夏虫”泛指那些短视的生物,该句表示高洁的心境难以被这些世俗所理解。 5. 遍依碧树终无定:这句话是说蝉四处寻找栖身之所,却最终无法安定下来。 6. 强伴金貂恐未宜:这里的“金貂”是指头戴金貂的人,即达官贵人。此句表示蝉即使能够陪伴高贵之人,也未必能适应这样的生活。 7. 一枕故园风露冷:这句意思是思念故乡,连梦中都是那里的风景和风露。 8. 平芜落叶怅归期:描述对回到故乡的期盼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Sweet_dancy
去完善
赏析
《蝉》这首诗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和情感世界。诗中的“槐黄满地午阴迟”是描述夏季炎热的景象,以及蝉在这种环境下选择树荫繁茂的槐树生活,以避开阳光的直射。“耐尽炎凉代序时”则传达了蝉在夏日里忍受炎热、在秋天里感受凉意的生命力。 接下来的四句“吟苦每邀秋士和,心清难语夏虫知。遍依碧树终无定,强伴金貂恐未宜”中,诗人通过对比蝉与其他生物的不同之处,强调了蝉生活的孤独与不易。尽管它拥有哀婉动听的歌声,但很难被世间众人理解;即使能依靠大树生存,却始终无法找到真正的安身之地。 最后两句“一枕故园风露冷,平芜落叶怅归期”中,诗人将视角转向了蝉的心灵深处,揭示了它面对秋季来临时的惶恐与忧虑。每当夜晚的风露使大地变冷,梧桐叶落满大地的时候,蝉便感到思念家乡的心情愈发强烈,但回归故里却似乎遥遥无期。这首诗通过对蝉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孤独、忧愁但又顽强的生命态度,令人叹惋不已。
Sweet_dancy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蝉》是清代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正值清朝中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然而,此时的科举制度已日趋腐败,文人墨客的抱负难以施展,于是寄情于山水田园,抒发内心的苦闷与向往。 张问陶出生于书香门第,其家族世代为官,他本人亦进士及第,担任要职。然而在官场浮沉多年,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功名富贵产生了怀疑和反感。这使得他在创作中更加注重诗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力求表达真实的情感和人生体验。 此时,清朝的中期已经进入了所谓的“乾嘉时期”,这一时期的诗坛,除了文人士大夫们热衷于游山玩水、饮酒赋诗之外,也出现了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诗人,如袁枚、郑燮等人。他们提倡诗歌的自由发展,反对僵化的形式主义,这种主张对张问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综上所述,《蝉》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正是这样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时代背景共同促成了这首描绘自然景象、寓含人生哲理的诗篇。
Sweet_dancy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