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元日

标题包含
元日
祭诗昨夜望春归,忽地春尘傍客飞。秃尾驴忙怀旧刺,长须奴老授新衣。经年一笑随蓬转,隔岁无书恨雁稀。饮罢屠苏不成醉,南云回首独依依。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问陶(1780-1841),字仲冶,号船山,清代四川遂宁人。他是清代杰出的诗人、书法家和书画评论家。 1. 早年经历: 张问陶自幼聪颖过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科进士及第。后任翰林院检讨...查看更多
大发
去完善

译文
诗歌纪念逝去时光,夜间渴望春天的回归,却突然间看见春天的尘埃落在旅客身上。那头笨拙的驴子急忙找寻往日的名片,而那位留着长胡子的仆人则正在传授新的服装。过去的欢笑随着飘蓬而逝,隔年的离别却因为书信稀少而倍感遗憾。饮尽屠苏酒却无法一醉方休,回首南方的天际,只剩独自倚靠的身影。
大发
去完善
释义
1. 《元日》:诗人张问陶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新年的情景。 2. 祭诗:指除夕守岁时,大家回顾一年间的经历,以诗句来悼念已逝的岁月。 3. 望春归:期盼春天的到来。 4. 春尘:尘土飞扬的春天,意指春天的气息。 5. 傍客飞:围绕在旅客身边。 6. 秃尾驴:即驴子,此处指诗人自己。 7. 怀旧刺:指怀念过去的时光。 8. 长须奴:对家中长者的尊称,这里可能指家中的长辈。 9. 授新衣:赠予新衣服。 10. 一笑随蓬转:形容自己的命运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无法掌控。 11. 隔岁无书:指新年时没有收到远方亲友的来信。 12. 恨雁稀:责怪鸿雁传递消息来得太晚。 13. 饮罢屠苏:喝过屠苏酒后。屠苏酒是一种具有祛病辟邪作用的中药酒。 14. 成醉:尽情畅饮。 15. 南云回首:望着南方的天空,流露出思乡之情。 16. 独依依:独自倚靠在南边的云端下,显得孤独而无助。
大发
去完善
赏析
《元日》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一首描绘新年景象的诗歌。首联“祭诗昨夜望春归,忽地春尘傍客飞”,写的是诗人盼望着春天的到来,忽然间,春天已经到了,尘土飞扬,仿佛在迎接客人。这里的“祭诗”和“望春归”都是表达诗人对新年的期盼和对春天的向往。 颔联“秃尾驴忙怀旧刺,长须奴老授新衣”,通过描绘秃尾驴忙碌着整理旧名片和长须仆人忙着为诗人准备新衣服的场景,展现了新年的氛围。这两句既展示了诗人生活中的细节,也表现出诗人对新年的重视和期待。 颈联“经年一笑随蓬转,隔岁无书恨雁稀”,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一年的感慨和对新的一年的期待。这里的“蓬转”指的是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而“无书恨雁稀”则暗示了诗人与亲友间的联系因为距离和时间而变得稀疏。 尾联“饮罢屠苏不成醉,南云回首独依依”,描述了诗人新年饮酒的情景,尽管饮下了屠苏酒,却无法让自己沉醉其中,诗人独自回首遥望南方的天空,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歌通过对新年景象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新年的期待。同时,诗人通过表达自己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传达了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大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元日》是清代著名诗人张问陶所创作的一首描绘新春佳节的诗篇。这首诗歌大约诞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正值中华民族传统新春佳节之际。 在这段时间里,尽管表面繁华盛世,但社会矛盾逐渐加剧,民生疾苦日益显现。作为一代才子,张问陶既有清高的文人傲骨,又关心国家与民瘼。他游历四方,目睹了众多百姓身处苦难的现实,激起了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同情,在诗中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此外,这段时间内,封建社会日渐衰落,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并寻求新的思想资源,而《元日》则表达了诗人在传统节日中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是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期待。
大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