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瞿塘、巫峡

标题包含
瞿塘、巫峡
瞿塘蟠大壁,巫峡削千峰。 处处奇相敌,山山妙不重。 诗随林壑变,天辟画图浓。 何日真游遍,穿云策短筇?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张问陶(1780-1841),字仲冶,号船山,清代四川遂宁人。他是清代杰出的诗人、书法家和书画评论家。 1. 早年经历: 张问陶自幼聪颖过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科进士及第。后任翰林院检讨...查看更多
杨大俠
去完善

译文
瞿塘峡像巨大的石壁盘踞在眼前,而巫峡又像削出的山峰有千座之多。这些景色各有奇特之处,相互竞美,仿佛每座山都有它的独特魅力。随着行走在林间谷地,变换的是诗篇的内容,天空开辟出一幅壮丽的图画。哪一天能真的游遍这美景,只需手持竹杖便能穿过云霄?
杨大俠
去完善
释义
1. 瞿塘:这里指瞿塘峡,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下。 2. 巫峡:这里指巫峡峡谷,位于重庆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3. 蟠:意为环绕,喻地势蜿蜒曲折。 4. 削:意为陡峭,形容山峰高峻。 5. 重:意为重叠,这里形容群山不单调重复。 6. 林壑:树林和山谷,比喻自然景色。 7. 辟:开辟,此处意为展现。 8. 短筇:短杖,古人登山时携带的手杖。
杨大俠
去完善
赏析
《瞿塘、巫峡》是一首描绘长江三峡景观的诗,瞿塘和巫峡是长江三峡的两段著名峡谷。诗人以磅礴的笔墨展现了这两段峡谷险峻而奇特的风光,并通过巧妙的比喻与丰富的想象,突显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首联“瞿塘蟠大壁,巫峡削千峰”描绘了瞿塘峡宽广如巨壁,巫峡陡峭如山峰的景象。瞿塘峡宽阔广大,如同蟠曲的大壁;而巫峡则险峻耸立,像是被削出的千座山峰。两句互为补充,共同勾勒出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 颔联“处处奇相敌,山山妙不重”进一步赞美了两岸风景的独特之处。每一处的奇观都让人惊叹不已,每一个山头都令人流连忘返。这里“相敌”一词意指争相媲美,形象地表现了瞿塘峡和巫峡的美景互不相让的特点。 颈联“诗随林壑变,天辟画图浓”则以诗人的视角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变化无穷。这里的诗句随着山林溪谷的起伏变化而生发,仿佛是大自然的创作,意境浓郁,寓意深远。 尾联“何日真游遍,穿云策短筇?”表达了诗人渴望亲自游览这两处美景的愿望。他希望有一天能穿着轻快的行装,穿越云雾,尽情领略这天地间的鬼斧神工。 全诗语言生动,意象丰富,通过对瞿塘峡和巫峡的描绘,展示了长江三峡的壮美与奇险,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杨大俠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瞿塘、巫峡》是清代诗人张问陶的一首描绘长江三峡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清朝中期,大约公元1750年至1820年之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科技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社会问题,如官僚腐败、民生疾苦等。 在这个时期,张问陶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他曾担任过官职,但也因为直言不讳而遭人排挤。这些经历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瞿塘、巫峡》这首诗中,张问陶通过对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杨大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