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豪
山云陇树远苍苍,铃语鸡声趁早凉。熊耳数峰青似黛,马头初日白于霜。途长屡觉人音换,食俭全凭骨力强。笑煞当年苏季子,《阴符》一卷速秦亡。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云雾笼罩的山峦与树林在远方呈现出一片苍茫之景,铃声和鸡鸣声使人感受到清晨的凉爽。熊耳山脉的峰峦如墨绿色的画卷,马头山刚刚升起的太阳如同披着一层薄霜。漫长的旅途中人们不断地改变声音,节俭的饮食全靠体力的支持。当年的苏秦,拿着一本《阴符》就试图摧毁秦国,真是令人发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山云陇树:指山水树木之意。
2. 铃语鸡声:形容环境宁静,铃声与鸡叫声清晰可辨。
3. 熊耳数峰:熊耳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一带,此处意指远方的山峰。
4. 马头:喻指北方。
5. 苏季子:即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曾合纵六国攻秦,使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达十五年。
6. 《阴符》一卷:古代关于兵法、智谋之书的泛称,这里代指苏秦合纵六国的策略。
7. 速秦亡:加速秦朝的灭亡。

去完善
赏析
《英豪》是一首描绘壮丽的山水风光与旅程艰辛的诗歌,同时表达了对历史上英勇豪杰的钦佩之情。诗中描述了山云、陇树、铃语、鸡声等自然景象,展现了旅途中的不同风物。而熊耳数峰和马头初日的描绘则突显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奇特。“途长屡觉人音换,食俭全凭骨力强”表现了诗人在长途跋涉中忍受着艰苦的条件,展现出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最后以苏季子的典故为引,表达了对英豪们凭借智慧和能力改变历史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清代诗人张问陶的《英豪》一词,创作于乾隆年间。此时期,清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但民间疾苦、社会矛盾亦逐渐显现。身为文人的张问陶,在步入仕途之后,亲身体验到了官僚腐败、民生困苦的现实,因此,他在诗中表达出对英豪的赞美,希望有英雄能振臂而起,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值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然而太平盛世背后潜藏着诸多隐患。张问陶借助于英豪的形象,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关心民瘼,勇于担当,有所作为。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激发了张问陶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篇充满担当与激情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