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廿六日赵国兴招饮山堂有诗和韵
满地秋阴日欲残,故人相约过松关。
风烟雨后呈姿态,杖屦秋来起废闲。
喜有诗情浓似酒,从渠日历积如山。
清溪况解知人意,为绕山堂绿一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整个秋天的阴暗即将过去,老朋友们约定一起穿越松树林。
在风雨过后,风景如画卷展开;秋季到来,让人抛却繁忙,找到闲暇时光。
诗人的情感如同美酒一样醇厚;每天的忙碌积累成一座大山。
清澈的溪水似乎能理解人的意愿,围绕着山间的宅子流淌,形成一条绿色的溪流。
去完善
释义
1. 七月廿六日:即农历七月的第26天。
2. 赵国兴:作者的朋友,具体身份未知。
3. 招饮:邀请他人饮酒。
4. 山堂:位于山间的厅堂。
5. 秋阴:秋天的阴沉天气。
6. 日欲残:太阳即将落山,此处指天色将晚。
7. 故人:旧交,相识已久的人。
8. 松关:泛指通往山中的关口。
9. 风烟:烟雾,此处可能指雨后的雾气。
10. 杖屦:手持拐杖,脚踏麻鞋,形容悠闲漫步的样子。
11. 废闲:废弃不用的地方,此处指暂时闲置的山堂。
12. 诗情浓似酒:形容诗歌创作的激情如同美酒一般醇厚。
13. 从渠:任其自然发展,不加干涉。
14. 日历:日常事务的记录。
15. 积如山:形容积累了很多事物。
16. 清溪:清澈的小溪。
17. 况解:何况还能。
18. 知人意:了解人的心意。
19. 为绕:围绕,环绕。
20. 一湾:一片水域,此处指清溪在山堂附近形成的一片水域。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致和友人相聚情景的诗篇。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写,展现了山堂周围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心情。诗的开头“满地秋阴日欲残”写出了秋天即将结束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故人相约过松关”则表现了诗人与故友间的深情厚谊。中间两句“风烟雨后呈姿态,杖屦秋来起废闲”描述了山堂在风雨洗礼后的美景,以及诗人在这里度过闲适的时光。紧接着“喜有诗情浓似酒,从渠日历积如山”通过对比诗情与日历,强调出诗歌创作的执着与坚持。最后“清溪况解知人意,为绕山堂绿一湾”以溪流衬托出山堂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借景抒情,展现了一幅秋日山堂的美景与故人相会的画面,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七月廿六日赵国兴招饮山堂有诗和韵》是南宋诗人陈文蔚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晚期,也就是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严重的动荡和变革之中。一方面,北宋灭亡后,南宋建立,但国土疆域大幅缩小,政治局势不稳定;另一方面,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相对繁荣,士人阶层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较为重视。
诗人陈文蔚生活在这个时代,他虽身处官场,但仍能保持清高傲骨,关心民生国运。他与赵国兴等文人好友常常聚会,饮酒赋诗,抒发情怀。在《七月廿六日赵国兴招饮山堂有诗和韵》这首诗中,他以平实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聚会场景,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景、畅谈人生的愉悦心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