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游戒珠寺悼右军故宅

标题包含
游戒珠寺悼右军故宅
因山盛启浮屠舍,遗像仍留内史祠。 笔冢近应为塔冢,墨池今已作莲池。 书楼观在人随远,兰渚亭存世几移。 数纸黄庭谁不重,退之犹笑博鵞诗。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山中建起了佛寺,留给后世以崇高的形象。 笔冢的地方变成了佛塔,墨池如今已变成了莲花池。 书本与楼宇虽久经风雨,但人们的记忆却随着岁月渐渐远离。兰渚亭似乎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人们传颂的黄庭故事虽然流传已久,然而还是有人嘲笑那些过于执着的事情。
去完善
释义
1. 因山:指依靠山势。 2. 浮屠:又称“浮图”、“佛图”,这里指的是佛教建筑。 3. 遗像:古人遗留的画像或雕像。 4. 内史:古代官职名,这里指王羲之曾任内史一职。 5. 笔冢:指埋藏文房四宝的坟墓。 6. 塔冢:指埋葬高僧的墓塔。 7. 墨池:形容研墨之水泼溅形成的池塘。 8. 书楼观在:指南朝文学家庾信《书品》中的观点。 9. 人随远: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逐渐加深。 10. 兰渚:指王羲之曾植兰的地方。 11. 亭存:指兰渚亭依然存在。 12. 世几移:指世事变迁,时光荏苒。 13. 黄庭:指王羲之的书法代表作《黄庭经》。 14. 退之:韩愈的字,唐代著名文学家。 15. 博鹅诗:指韩愈嘲笑王羲之爱好养鹅的诗篇。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游戒珠寺悼右军故宅”,是北宋诗人赵抃在游览戒珠寺时,悼念王羲之(字右军)故居所作。全诗通过对戒珠寺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对王羲之及其书法的深深敬仰与怀念之情。 首联写戒珠寺依山而建,寺庙内供奉着王羲之的遗像和祠堂。颔联用“笔冢”、“墨池”两个典故,赞颂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和高尚品质。颈联通过“书楼”、“兰渚亭”的描述,表达了王羲之作为一代书法大家的地位和他对生活的热爱。尾联以韩愈(字退之)对王羲之书法的赞誉,再一次强调了他的书法艺术的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游戒珠寺悼右军故宅》,是北宋政治家、诗人赵抃所作。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127年之间的北宋时期。赵抃生逢北宋初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的时期,也是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赵抃先后担任监察御史、参知政事等职务,他的政治生涯起起伏伏,曾在地方和中央政府任职。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他关注民生,廉洁奉公,为民众办实事,受到了百姓的爱戴。然而,他也因直言敢谏而受到权贵的排挤,人生际遇可谓坎坷。 在赵抃生活的时代,书法艺术尤为发达。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影响深远。赵抃来到戒珠寺悼念王羲之的故居,表达了对这位书法大师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