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可师归西山兼简法华无证
半世几离合,翛然无住身。
又为一去客,元是再来人。
野宿风鸣雪,江行梅破春。
两翁如问我,为话鬓毛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半生几经别离相聚,漂泊不定居无定所。
又一次成为远行客,原来已是再次相遇的人。
在野外过夜,寒风呼啸飘雪;沿江行走,梅花盛开报春。
若两位老人问起我,不妨说说我这新生的白发。
去完善
释义
《送可师归西山兼简法华无证》:这是一首唐代诗人释慧空写给即将归隐的僧人可师的诗。
1. 半世几离合,翛然无住身:这是说可师已经过了半辈子的时间,经历了多次离别和聚合,但他始终保持超脱的状态,不执着于世俗的事物。其中“翛然”表示超脱自在的样子,“无住身”表示无所住心,即不被外界事物所影响的心境。
2. 又为一去客,元是再来人:这两句是说可师又一次成为离别的过客,但本质上他却是经历过生死轮回的人。这里的“一去客”和“再来人”都表达了可师的出家人的身份。
3. 野宿风鸣雪,江行梅破春:这两句描绘了可师在野外住宿时风吹雪落的声音,以及在江边行走时春天到来梅花盛开的景象。
4. 两翁如问我,为话鬓毛新:如果两个老人(指作者和法华无证)问起我,我就告诉他们我的头发已经花白(暗示年龄增长)。这里表现了诗人的自嘲和对时光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送可师归西山兼简法华无证》,作者是南宋时期的释慧空。诗题中的“可师”是作者的朋友,即诗的赠予对象,“西山”和“法华无证”则分别是可师的住处和他修行的寺院。这首诗歌颂了可师的出尘品格以及他的友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送可师归西山兼简法华无证》,是宋代诗人释慧空的作品。释慧空,生卒年不详,俗姓李,号定峰,以诗名世。这首诗表达的是送别友人、寄托思友之情以及表达对佛法的崇敬。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在这个时期,诗人可能因为身份特殊,未能在政治舞台上有所作为,转而投入佛教事业。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其悲悯民生的心态和出世的思想。另一方面,当时正值北宋中期,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学术文化的发展为禅宗诗人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首诗中,"可师"指从学的僧人,"西山"指的是位于江西省境内的庐山,在中国禅宗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简"是书信的意思,"法华无证"可能是指一位法号无证的禅师。
释慧空在这首诗中描述了送别友人可师的场景,并通过对庐山的描绘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禅宗精神的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提及“无证”禅师,表达了对佛法的尊重和对参禅论道的渴望。这种感情与时代的背景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独特的韵味。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