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兰皋自咏

标题包含
次兰皋自咏
生来无分对书灯,却喜逢人便眼青。 枵腹谩临求米帖,学耕频勘相牛经。 崚嶒骨相身长健,磊磈襟怀鬓未星。 密掩柴扉盘膝坐,人非人是底须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杨公远,字叔明,号西园,又号野趣主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主要活动在宋宁宗、宋理宗时期(1195年-1264年)。 杨公远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自幼...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兰皋":指的是沼泽旁高地,这里比喻隐居之地或者指作者自己。 2. "无分对书灯":无分,无缘。书灯,读书的光亮。这句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灯光下读书。 3. "却喜":表示转折,即尽管前面的情况如何,后面会有让人喜悦的事。 4. "眼青":这里形容眼睛有神,精神振奋。 5. "枵腹":空着肚子,这里指饿了。 6. "求米帖":古代书信的一种,相当于求助信。 7. "学耕":学习农耕技术。 8. "频勘":频繁地检查。 9. "相牛经":一本关于养牛的书籍,这里用典,比喻农事。 10. "崚嶒":山势峻峭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人的高洁品质。 11. "磊磈":石头堆积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人心胸宽广。 12. "鬓未星":头发还没有变白。 13. "密掩柴扉":紧闭柴门。 14. "盘膝坐":古人打坐的姿势,这里表示作者的悠闲生活。 15. "人非人是底须听":是非之间,不必过于在意,要保持内心的平静。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公远的作品,全诗表达了作者固守志趣、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生来无分对书灯”一句,即表露出诗人的独立个性,他并不热衷于世俗的功名和富贵,而是喜好与人交往,展现自己的才情。接下来,诗人通过讲述自己虽学识浅薄,但勤学不辍的态度,展示了他勤奋务实的品质。在描绘了自己的强健体魄与胸怀坦荡的同时,诗人更是对世事纷扰抱着一种淡然的心态,不去计较太多的人事纷争,也不去关注他人的闲言碎语。最后两句,诗人以隐逸的姿态,表现出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他以关起柴门盘腿静坐的方式,寓意着对于世间的是是非非,他都已抛诸脑后,不再萦怀。整首诗既有豪放之情,又寓淡泊之志,体现了作者高洁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兰皋自咏》是南宋诗人杨公远所作的一首咏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南宋时期,即公元1127-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南宋政权在北方金国的威胁下偏安江南一隅,国土分裂,民生疾苦。 在这个特殊时期,杨公远的人生际遇颇有些坎坷。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因战乱和朝廷的腐败而离职。此后,他隐居于江南一带,以诗文自娱。他的诗歌多描绘田园风光和民间生活,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在创作这首《次兰皋自咏》时,杨公远或许正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感叹世事无常。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此时,南宋社会动荡不安,朝政腐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杨公远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