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三孤山

标题包含
三孤山
小孤相去大孤山,一望烟波百里间。 风日晴和江似镜,两峰对峙拥青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蔡戡(1168年-1236年),字定夫,号节斋,福建路建州府建阳县人。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是南宋中叶的重要政治人物。 蔡戡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这个小岛离大孤山不远,一眼望去,烟雾弥漫在百里的水域间。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江水如镜面般平静,两座山峰相对而立,如同围绕着绿意盎然的发髻。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小孤相去大孤山:小孤山和大孤山,是位于长江中的两座岛屿。这句诗的意思是,从小孤山望去,可以看到远处的另一个岛屿大孤山。 2. 一望烟波百里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小孤山上,放眼望去,只见烟波浩渺,江水茫茫,视野可达百里的景象。 3. 风日晴和江似镜: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下,江水如同镜子一般平静,反映出周围的美景。 4. 两峰对峙拥青鬟:这两座山峰相对而立,山上的绿色植被如同一束头发,形象地描绘了两峰的壮丽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孤山与大孤山之间的壮丽景色。首先,诗人用“一望烟波百里间”来表现两山之间的广阔水域,给人以深远之感。接着,诗人通过描述风和日丽的天气下,江水如镜的情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一美景之中。最后,诗人以“两峰对峙拥青鬟”的形象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这两座山峰的形象,使之更加生动立体。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三孤山》是南宋著名诗人蔡戡的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孝宗时期(1163-1189年),即南宋中期。这一时期,南宋与金国对峙,国家局势相对稳定。 蔡戡在南宋初期政治生涯比较顺利,曾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后因与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被贬谪。他在流放期间写下了大量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胸臆的诗篇。《三孤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在这一时期,南宋王朝虽然偏安一隅,但文化艺术领域却得到了繁荣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蔡戡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才横溢,作品中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自然的生动描绘。这首《三孤山》就展现了他在自然山水中的情感寄托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